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是面对孩子,你是要做一个发光体还是一个黑洞呢。让我们先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辆车是怎样跑起来的。试着回忆一下。当你来到一个陌生的场合或者新的环境。如果有人主动走上前来面带微笑,和你用力的握手,你是不是会立刻感觉到自己被这个环境所欢迎。这里令人温暖舒服,从而产生很踏实的感觉呢。你的心里会形成这样一个想法,在这里我是受欢迎的,于是你整个人全然放松了下来,你放下了你的防御系统,愿意敞开自我,并融入其中。反之,如果你来到一个陌生场合或新的环境。大家都当你是透明人,你的情绪,是不是就会有些低落呢,你很有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个冷漠的环境,这里的人都很冷漠,你的行为自然就会受到影响,如果这是你必须接受的一个环境,你就会感到异常苦恼,由此我们看到别人的行为会影响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情绪。而我们的情绪又会促使我们选择某种行为。在这里我们所说的思想情绪行为指的是一个个体的内在的部分。环境则是以个体皮肤为界的外在一切的存在。
让我们在尝试一个小小的身体动作,眉头紧皱,双手叉腰,咬牙切齿,体会一下此时你的感受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是很不舒服的是吗,反之,请尝试舒舒服服地伸个懒腰,长长地吐一口气,你是否感觉到一种放松的情绪,是否开始留意窗外透进来的阳光呢。然后我们再做个小小的试验,尝试回忆前不久发生了一件开心快乐的事情。比如你的孩子长跑得了冠军,太太的胃病治好了。你的情绪是不是跟着愉快了起来,你的嘴角也不自觉的露出一丝微笑呢。
你发现了吗,行为、情绪和思想,这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紧密互动的,他们之间的互动可以用一辆车来进行比喻。
1、思想如同方向盘,由驾驶员主人决定开往何方,做不做一个事情,有思想来决定。
2、情绪好比车的燃油,发动机,是能量的部分也是动力,一辆车性能再好没有燃油也是开不动
3、行为就好比车轮。车轮转了车才能飞跑起来。
而环境就是路况,天气等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影响和改变孩子的轻松奥秘就在于此。你要改变孩子的行为就必需了解孩子的行为背后有什么样的情绪在推动。当你觉察到她的情绪后要分析情绪的背后是怎样的思想在指挥。通常行为是可见的部分,而情绪则是隐藏在背后看不见的地方。所以当孩子有不好的行为,比如没有礼貌。比如学习,不自觉或者跟别人吵架,打架等等。你不要光盯着你看的见的行为。而是要观察和分析一下在他这些行为背后是不是有什么不满或者委屈。又是什么样的问题,是他产生了这些不满和委屈。在思想的源头上对症下药,就会事半功倍,有一次一位母亲问我。我儿子跟伙伴们打乒乓球输了就会很生气,回家朝父母发脾气摔门多次教育都无法转变该怎么办呢,我问他孩子回来时有情绪你有没有骂他有没有分析孩子为什么输不起。是不是你经常把她跟别人比较,舍得他经常被批评累积了很多负面情绪。总是希望自己赢别人一旦输了,负面情绪就像鞭炮一样被点燃了呢,那位母亲立刻意识到在孩子输不起的背后其实是他们常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做比较。而这种情绪的后面是一定要赢别人,自己才能被父母看得起的想法在作祟。要让孩子输得起,不乱发脾气就要停止自己平时动辄把孩子与他人作比较的行为。要孩子做不做一件事情,一定要让孩子清晰的知道他该不该做,能不能做。这是思想的部分。还要确定孩子愿不愿意做喜不喜欢,这是他情绪的部分是动力是燃油。
如果孩子本身自己没有动力,你想加油鼓劲儿也很难。孩子擅长的事情,喜欢的事情,本来动力就会很足,你的加油鼓劲儿就使得他如虎添翼,那他不擅长的或者不喜欢的事情,如果你要求他必须做到你就得有技巧的去影响她的思想。去改变他的情绪让她快乐的去做。这样他就有了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情绪能量的部分。
有的父母说孩子不爱学习做作业,磨磨蹭蹭不好好做。于是经常打骂孩子逼孩子,让孩子在一种恶劣的情绪下学习。你想他能学的好吗,他能学习成绩好吗?
面对孩子的负面行为,首先要改变的就是他对这种行为的感受和想法。而不能,只是简单的去制止这些行为。人类的行为特征,从来就是趋乐避苦的。如果一件事令孩子感到痛苦,他一定会设法拖延或者逃避。这是人性的本质。所以,如果不对孩子的行为情绪等有系统的了解。只是一味强硬的逼迫他改变行为,那么是徒劳的。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设法创造愉快的气氛去保护孩子的情绪。在这个基础上逐步转变孩子的看法,这样才有可能带领孩子走上正确的行为道路。
事实证明总是被逼迫被批评的孩子只会产生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就会导致负面的行为,负面的行为又会在导致负面的情绪。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难以调整的恶性循环。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好的行为表现。当内心里出现这种期待以后,父母就自然而然地想要去制止孩子出现不好的行为。一旦孩子有父母不希望看到的表现,父母往往就会通过制止喝斥或是温柔的控制,禁止孩子在继续那样的行为。
听一听下面这些话语,我想也许你一定非常熟悉,妈妈面对哭泣的孩子说不许哭,再哭,妈妈就不喜欢你了,爸爸遇到威胁的说不可以生气,有什么气好生,小孩子,不许生气。如果小朋友的玩具被抢了,想要抢回来,想要保护自己,父母就会制止孩子并要求孩子要大方。你是哥哥要让着弟弟。
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每天就被无数的不可以不行所包围,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父母的爱是孩子生存的根本。为了得到父母的爱孩子慢慢的就会学会把不被允许流露的情绪压抑下去。还克制自己不去做父母不让做的事情。于是,你会发现孩子其实是非常善于察言观色的。如果家中的大人界限,不同的时候,孩子在不同的人面前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如果爸爸严一点,孩子可能就会行为上表现的乖一点。如果妈妈松一点孩子在妈妈面前就会更放肆一些。这些都说明我们内在的思想和情绪,透过我们的行为传递给了孩子。成为了孩子的环境。环境宽松孩子就能做回真实的自己多一点。环境严格,孩子就会退缩,至自己的边界。作为父母,我们应时刻留意自己的思想行为和情绪是否是正面的。当一个人的思想情绪和行为都是正面,它的能量就是向外的事,扩大的是发散的。就能够带给他人行动的力量。我们常常说某个人很阳光,其实就是在说他很正面就像一个发光体一样。反之,当一个人的思想情绪和行为都很负面,那么它的能量就会变得很低,是收缩的,是吸能量的。就像一个黑洞。
我想我们来到发光体的身边就会很开心,因为我们可以吸收到能量。可是我们如果来到黑洞的面前,我们一定会不开心,因为我们的能量,因为被吸而减少了。所以亲爱的家长朋友们面对孩子。你是要选择做一个发光体还是选择做一个黑洞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