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有同事带来的两个毽子,值班闲来无事时拿来活动身子。同事的毽子是用几个铁片儿做毽托,上面插四根鸡毛,和我小时候踢的毽子完全不一样。我小时候的毽子不用铁片儿做毽托,而是用铅坨做毽托;上面也不插鸡毛,而是用“羊胡子”“马鬃”或其它比较柔软的动物的毛做毽毛。
小时候踢的毽子都是自己做的。第一步,制作铅坨毽托。将几个铅字块放在啤酒瓶盖里,用钳子夹住瓶盖,下面点上蜡烛,不一会儿铅字就化了。小心翼翼地将铅水倒在地上,手不能抖,倒出来的铅水尽量保持圆形,在铅水快要凝固的时候,用钉子在铅块的中间扎一个眼,OK,铅坨毽托完成。第二步将“羊胡子”或是“马鬃”穿过铅坨。那时候也分辨不出究竟是什么毛,后来统一了,软一点儿的都叫“羊胡子”,硬一点儿的都是叫“马鬃”。要想将毽毛穿过铅坨,一定要先用水将毽毛打湿,让毽毛变成一绺,这样才容易穿过。大多男孩子都是不拘小节的,不愿意找水来,直接就放到嘴里,用口水打湿毽毛。我有一次就是这样做的,用口水打湿“马鬃”,当时嘴里的味道怪怪的,我以为马不洗澡所以毛上有味也正常,后来我闻到了马粪的味道,我才知道当年我经历了什么,本以为是马脖子上的毛,谁想到是马屁股上的毛。将毽毛穿过铅坨不算完,为防止毽毛脱落,还要在中间加一个小木楔子,我通常都是用火柴杆,最后再将底部多余的毽毛和木杆磨平。OK,一个新毽子诞生了。
毽子的踢法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简单一点的是身体不离地用脚“踢”,用脚内侧踢、脚尖踢、脚外侧踢。复杂一点的双脚要离地来踢,有“打、跪、踩、搂”,“搂”还分“内搂”“外搂”。这几种对我来说都不是事儿,尤其“打”我是很强的,只要体力够,就可以一直连下去,平平常常三十多个不成问题。
以前踢毽子的是小孩儿的事,大人是不踢的。如今看不到小孩子踢毽子了,反到是经常能在广场看到一些大人围成一圈在踢。仔细想想,现在踢毽子的这些大人,不就是当年那些踢毽子的小孩儿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