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1:
早上,因为学堂门铃和大门是否锁上的问题,互动到了l老师的情绪。那一刻,我能感受到他因为辛劳因为等待而有的急躁,而我只是看到了安全隐患。我觉察到自己没有真正看见并回应到先生的心声。究其原因,还是“我执”太重,放下我,才能真正的“看见”别人。
场景2:
和z老师的工作沟通中,因为他给我的呈现不是我想要的而有情绪。那一刻,我能感受到他的失落、愤怒。我没有看到他付出的努力,也没有耐心听他的陈述,我只关注了事情的进展。没有给到他有效的回应。回应即被看见,看到别人真正想要的心理诉求。我并不能完成什么,我能做的只是去看见,去回应,让事情自然而然的发生和流淌。
场景3:
营内小组会议,自己并没有真正投入。一方面是真实的身体疲惫,另一方面是心里还有另一个主题学习的牵挂。这一切都是我的选择,我觉察到了内心的贪着,贪着、私欲让我不能专注当下,这会让我对我以后的选择保持警醒,一动分阴阳!
场景4:
看孩子的夏令营中的视频和照片,会为剪影中他的笑脸而开心,为他的面无表情而揣测。觉察到自己的起心动念依然会被孩子的情绪状态所影响,并没有全然的真挚的祝福孩子,祝福一个生命在他乡的绽放,同时绽放的方式有很多种,苦乐都是生命中的礼物,接纳祝福。
场景5:
作业拖延。我觉察到了自己在生活中习惯于等待,而这份等待除了不想负其全责,更多的是对“自我”的放大,总想再等等再想想做的更好一些,苛责完美,其实也是有一份想证明自己的心,但我忘记了小组任务,忘记了身在集体中,忘记了对别人工作的配合,忽略了他人的感受。
这五个场景,都让我看到了我“太有我”,“太自我”的这一面。而真相也许是,这些我只是“我”的妄念,穿越妄念,又会遇见怎样的自己呢?
看见即被疗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