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当代哲学家,研究尼采,但其最广为流传的作品是纪实文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爱与孤独》是其随笔系列之一。
在这本随笔集中,对于“男女之间有没有真正的友谊”这一话题,作者用几小段文字作了简单的探讨,其中引述的一些人的观点,颇值得玩味。
图片来源于网络法国作家莫洛亚列举了三种异性之间友谊的情形:一方单恋而另一方容忍;一方或双方是过了恋爱年龄的老人;旧日的恋人转变为友人。但是,在我看来,他所列举的第一种和第三种情形并不稳定,第二种则不够严谨,现实情况是:老房子也会着火,而且一旦着起来简直没救。他又说:“即使有性的因素起作用,又有什么要紧呢!”“既然身为男子和女子,若在生活中忘记了肉体的作用,始终是件疯狂的行为。”
同是法国人的蒙田认为,男女之间最美满的结合方式不是婚姻,而是一种“肉体得以分享的精神友谊”。多么大胆的想法!连“肉体得以分享”亦可称之为“精神友谊”,那么,有多少人会同意这样的关系仍然属于友谊的范畴呢?或者说,我们该对友谊做怎样的定义?我想,或许他所关注的,并不是友谊与其他感情的界限,而是对于社会关系、婚姻制度的探讨,因此才作出了这样的论断。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拜伦,这样赞美异性之间的友谊:“毫无疑问,性的神秘力量在其中也如同在血缘关系中占据着一种天真无邪的优越地位,把这谐音调弄到一种更微妙的境界。如果能摆脱一切友谊所防止的那种热情,又充分明白自己的真实情感,那么世间就没有什么能比得上做女人的朋友了。如果你过去不曾做过情人,将来也不愿做了。”
在这些大师们看来,男女之间的友谊并不必然要求排除性的吸引,性的因素存在与否,不是评判友谊的真正标准,必须承认,异性友谊与同性友谊是存在差别的。当然,在这样的友谊中,性的影响必须被限制在有益无害的范围之内。一旦超出合理的范围,双方之间的感情演变为爱情或其他感情,纯粹的友谊也就不存在了。
然而,什么样的“范围”才是合理的呢?是“肉体得以分享”,还是“天真无邪”的“微妙”?这又成了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或者说,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的问题,要靠自己去把握。
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