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电影《朗读者》

电影《朗读者》

作者: 蝴蝶效应夫人Butterfly | 来源:发表于2020-04-18 12:12 被阅读0次

    《朗读者》也译作《生死朗读》。无论电影或原著,都内涵了多重主题,灵与肉、罪与罚、战争与人性,羞耻与尊严等等。

    然而,最让女性关注、思考、甚至费解的还是女主人公汉娜。她不识字,时而自尊,时而自卑,言行充满矛盾。

    在爱情中的自尊与自卑。36岁的女人,居然像恋爱中的少女一样生气,装作不认识她的小男友,米夏·伯格。僵持,冷战,这是自尊作祟。在相处一段时间后,她害怕米夏看穿她不识字的秘密,于是不辞而别,搬到别处生活,这是自卑表现。

    在职场中的自尊与自卑。汉娜尽管是个文盲,工作成绩却总是很优秀,可想而知,她背地下了多大功夫,这是自尊。当面对升迁去西门子工作的机会,她却自卑地拒绝了。然而,她明明不甘心永远做一个电车售票员啊。

    在法庭上的自尊与自卑。面对放火杀死300名犹太人的指控,她出于自尊,坦然地为自己辩护,“换了你们,你们会怎么做呢?”可当面临查验笔迹的关头,她又自卑了,她不愿暴露是文盲的秘密,于是默认自己就是主导杀人悲剧的元凶。公众对她的坦率也就是自尊厌恶至极,于是合力给她判了无期。

    其实,汉娜只是个简单、善良的人。米夏·伯格突发黄疸,家人不大管他,是汉娜无微不至地照顾他。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她在道德、职业、爱情三方面受挫?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论述到:人们所有的成长动力与行为目标旨在于追求安全和克服自卑感。自卑不取决于事情本身,而来自于对事情的负面解读。

    汉娜面对不识字的事实,如果她正面解读的话,就是先承认,然后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毕竟,不识字又不是什么罪过,至多暂时性承受他人的嘲笑,丢掉一些面子而已。

    可是汉娜把不识字这件事看得太严重,严重到不敢面对,甚至伪装成识字的样子。如此一来,这种错误认知便真地阻碍她进步了。结局只能是,她明明不想一辈子当售票员,可面对升迁,又无力胜任,只能逃避。

    直到影片结尾,汉娜终于在监狱中学会了认字。由此可见,她的问题出在严重的自卑情结以及错误的处理方法上。逃避问题只能划地为牢,只有正视才能重获自由。

    再来说说自尊情结。有的心理学家认为过度的自尊,就是自卑。有的心理学家认为,自尊只是修辞学上的概念,并没有自尊这种精神现实(相反,自卑却是实实在在的的精神现实)。黄坚舞提出:自尊只是自卑在人际社会中的面具,自尊的心里功用是对自卑的平衡。可以这么理解,自尊是人们为平衡自卑而形成的补偿机制。内心越自卑,对自尊的需求就越强,给人傲气的错觉。

    无论自尊是否具有精神现实的特质,有一点是共同的:自卑(不自信)是土壤,而自尊(自信)则是地上的庄稼。自尊的本质就是自卑。

    愿汉娜的悲剧不再上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电影《朗读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wwl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