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6条最近的感悟,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1、很多时候,人们可能会觉得,并不需要太多规则,也不喜欢太多规则。
生活本来就已经够糟糕、够复杂了,每天面对无数令人焦头烂额的事情,数不清的压力,没有任何自由可言。
在这种前提下,还要给我们太多规则,就好比戴上了太多枷锁,会令人更加不堪重负。
但事实是这样的吗?
「如果没有规则,我们很快就会成为自己情绪的奴隶,而这种情况是毫无自由可言的。」
事实上,如果没有一定的做人做事原则来指导我们 ,那么很多时候都会觉得不安,甚至会觉得生活变得一团糟,因为缺乏安全感,完全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
就像有人问了你一个关于人际关系的难题,如果你没有一定规则和原则的指导,更多时候都是基于自己的认知和经验出发,给出的往往也都是自己的观点。
那么这个观点真的对吗,那就真的值得商榷了。
如果能拥有一系列做人做事的准则、原则、规则,或许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规避一些问题,让思维不会跑偏,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核心问题。
2、我们不缺少方法,缺少的是行动。
很多时候仅仅是凭借想象,觉得某种方法一定是好的,自己之所以没有取得成果,就是因为没有掌握好的方法,等等。
不管是学习方法,还是读书方法,抑或是写作方法,如果没有大量练习,没有认真按照属于自己的舒服的方式进行刻意训练,可能就无法真正掌握。
那么最终可能就会让自己陷入自我怀疑的境地,觉得这些方法都没用。
不管什么样的方法,如果没有行动,没有足够的实践,没有让这些方法真正发挥作用,那就称不上掌握。
不要陷入方法论的陷阱,多去实践,多从实际角度去考虑当前这件事,多去行动。
就像《生活,写下来吧》提到的一样:
「我捕捉到了这些想法,我将它们视为让自己从工作中分心的杂音,并重新深情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3、人要学会断舍离。
不仅仅在生活上学会断舍离,在学习上,在接受信息上,也要学会断舍离。
信息时代,每个人每天都会被大量信息轰炸。你读了各种各样的文章,看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刷了一个又一个的视频,报了N多的课程,加入了名目繁多的社群,但是真正吸收的又有多少呢?
只有学会断舍离,勇敢学会舍弃一些信息,精简自己的数据库,给大脑留出足够的缓存空间,才能保证我们还能有所思考。
4、《生活在裂痕》中提到了一句话:
乱象丛生的情况下,修炼一个人的心性尤为重要。
我感触颇深,每当压力、焦虑、烦躁、愤懑等负能量情绪袭来时,静下心来写点东西,把自己内心的纠结和矛盾一股脑倾泻出来,再去反观自己和内心,顿时感觉到轻松了许多。
这让我对写作这种宣泄手段,越来越上瘾。
我需要保护好这个萌芽,任何一件事,都是从零开始的,生活和状态同样如此。
让自己在还能奋斗,还想奋斗的年纪里,真正走一把自己的内心,或许这个槛就过去了。
5、每个人都喜欢自己的盒子思维,都喜欢用一个盒子把自己包起来。
在这个盒子里,你拥有自己的边界,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知道哪里有坑,知道如何快速完成一项工作,知道如何升职加薪,知道如何把责任推出去等等。
其实这是一种习惯,一种形成了固有思维的习惯。
学会打破思维的盒子,不要让一些固有的认知和做法去禁锢自己的思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盒子,尤其是长期做一个行业或者一个专业,会特别固执地认为这就正确的。
这种思维盒子非常容易让一个人只能看到眼前的一点,形成思维定势,没有了创新的想法。
6、人都会有焦虑,尤其是人到中年以后。
此时一个人所有的状态都已经定型,技能成熟了、人脉圈也固定了、甚至一些认知都开始变得固化。
看不到自己成长提升的可能性,总觉得自己的人生也就如此了。
夜深人静的时候回头看看,发现当下的自己跟当初自己的豪言壮志,相去甚远。看到同龄人,甚至比自己年轻人都开始变得优秀,不断超过自己,一股焦虑和压力的负面情绪,油然而生。
虽然想改变,但是却无能为力,甚至找不到任何方向。
怎么办?
任由焦虑蔓延吗?
肯定不会。
改变自己的第一步,就是要跳出自己现在的舒适圈,不要再让舒服的生活不断侵蚀自己的激情和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