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读原版书上的障碍。
阅读速度还是很慢。虽然每天都有读,也有听TED音频,经常陷入听不懂的境地,尤其是比较复杂的逻辑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不禁想起来跟谁学上我报的语法课。难道我该好好学习语法了吗?想起那长长的课程,我就提不起兴趣。
为什么要学语法?为了满足我能看懂知识和听懂知识的需求。语法还是有用的,比如,把一个长句可以砍成短句,找到主语,谓语,宾语,其他的那些都是修饰,这样就能很快get到意思了。

听的时候也一样,抓重点。所以,还是要改变自己的阅读和听力习惯,才能快速提升理解能力。主动去听,去找关键词,而不是被动的全盘接受。
==================================================================
格子与佳作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告诉你如何成为一名艺术家。方法很简单,从一个最小的方格开始涂色,等涂完无数的格子,这些格子就组成了你想画的肖像画。
可是,我不理解啊,我可以画好一个小方格,但是我怎么样能确保,这无数的小方格最后可以组成一副佳作?
这就需要明确大方向,大图景,然后是里面的组成的部分,然后再到最小单位的操作步骤。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早上起床收到邮件,说需要新增一个参与评优的员工材料。这样给我带来的工作就是,我之前做好的PPT,投票系统里的内容全部要重新刷,而这些事情很费时间,还要保证质量,所以我非常焦虑。
但是由于最近在读这本书,我让自己聚焦在当下做的事情,问自己在哪里,我在做什么?聚焦在当下每一小步,完成现在该做的事情。所以,我继续按照以往的计划,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
到了公司,我把想要做的每一步都写下来,我问自己,怎样做能提高准确率,避免效率低下?拿笔写下来,而不是用脑子去反复提醒自己,该做这个了,该做那个了;因为大脑不用反复去思考这些事情,心理压力就小了。
这个小例子也正好回应了我今天非常郁闷的事情。
我们和IT历时3个月开发了一个评优投票系统,这个是给老板们用的,但是在最后一刻,我们的CHO决定不用了,认为老板们可能不会用这个系统,如果他们不用,我们这个系统就是无效的,为了确保收集到他们的投票结果,还是用Excel表,面对面收集信息。这样的结果是非常Sad的,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
我问自己,是不是自己和这家公司的文化价值观有冲突?我们的文化不是鼓励创新吗?不是智能为一切可能吗?怎么到了最后,又回到解放前?顿时觉得天花板就在眼前,厚厚的,无法突破,找不到自己努力的意义,甚至找不到自己工作的意义,读了这么多书,有什么用?
来,想想书中提到的用一个一个小方格子画人物肖像的案例。所以,我的那个“佳作”到底什么?是为了得到公司的认可吗?是为了践行文化吗?不是,是希望自己可以设计出好用的工具来提升效率,让人们包括我自己轻松地完成复杂的任务。所以,和IT一起开发出工具来只是一个“小格子”而已,我们还有很多“格子”没有画完,接下来,还需要好好的“画”好每一个格子,直到成为一篇“佳作”。
也许有人会觉得,老板都不用,你还努力投入时间干什么?
老板只是用户群之一,他们可以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工作;但是还有些人(员工)是被动的,如果工具能帮助他们提升效率,他们为什么不用呢?而通过我去帮助他们工作更轻松,更简单,这就是我想要的“佳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