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同学们,上课!
生(齐):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生(齐):谢谢老师!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大家齐读一下标题:
生:背影。
师:“背”是几声呢?
生(齐):四声。
师:“影”呢?
生(齐):三声。
师:三声,孩子们,来看我的手势:进—去,出—来(动作,做两次)。再读一遍!
生(齐):背影。
师:好很多!大家看看作者是不是开篇就直接写背影,集中地描写背影呢?
生:不是。
师:的确如此,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来都是以含蓄蕴藉著称的,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什么?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温柔敦厚”,什么意思?欢乐,但不要过分的欢乐,要克制,要内敛;悲伤,也不嚎啕大哭,要沉痛,要悲哀,要长歌当哭。以此类推,写背影,就不会那么直接。宋代有一个词人叫张先,雅号“张三影”,他会这么说:“云破月来花弄影”。写花而不直接写,因为过分美的东西不能直视,要拐个弯曲折着去写。花如此,背影亦如是。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看朱自清先生在直接、集中写背影前,都写了什么呢?
师:大家看,写了一个季节,一年有四季。
生:春夏秋冬。
师:是的,季节是一年当中的冬天,写父亲的背影就是在冬天。
师:既然是写父亲,最重要最重要的一个关系是父子之间的关系,写作的角度是儿子眼中的父亲,儿子眼中父亲的背影。这里有这样一个问题:此时,父子之间的关系,或者说父子之间处在一个什么样的艺术瞬间?注意这个术语“艺术瞬间”,就是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一刹那景象。大家速读课文,找一找这个“艺术瞬间”在哪里发生在什么时候?也就是“背影”出现在一个什么事件过程中?
(学生速读3分钟)
师:大家看“背影”这个“艺术瞬间”出现在一个什么事件过程中?
生: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
师:一个向南一个向北。这是别离。大家看,写季节写最肃杀的——
生:冬天!
师:写父子,儿子眼中的父亲,写人间最难过的——
生:别离!
师:我用一个词,是生离,我用这样一个词语,是因为有一个最最重要的事件,是父亲和自己母亲的——
生:死别!
师:同学们的感受能力非常强。父亲,一个有母亲有儿子的这样一个男子,他面临的人生的季节似乎也是一个人生的冬天,他与儿子是别离,与自己的母亲是死别。这样寒冷的季节。写到这里,背影应该出场了,但是似乎仍然不够,我们继续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