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我又好久没正经写书报了,前年3篇去年2篇,书报数量每年呈递减趋势已成定局,也差不多该是退役书报界的时候了。但现实是不会按个人意志所转移的,这次,为了响应秋天大佬的礼…哦不…号召!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初收漫画时,我是个不折不扣的画工党,随着书越多,口味也越发杂了起来,对于画工也没了当初的偏执。所谓漫画画工,最最重要的当然是讲故事,简单讲就是分镜、运镜能力,但我这次要说一下漫画中的绘画,这是绘画功底与绘画风格的综合表现,也是漫画画工的重要体现。绘画功底这东西只要苦练就能纯熟,但是水平的高下,往往受天赋的影响比较大。在漫画业界,绘画天赋的门槛下限不算高,考量到还有福本伸行这种漫画家的存在,恐怕说比较低也不为过。当然这并不是说画工完全不重要,只能说这就是职业漫画家与职业画家对于画工需求的主要差异吧。绘画风格的话,有个有趣的现象,通常画的差的都极具风格,反而画的好的大都差不多。我认为这和读者的审美趣味有很大关系,毕竟漫画的本质还是商业行为。
本人看待漫画画工心中有两杆秤,一个是外在客观——主流审美,一个是内在主观——个人审美,多数人都会这么做吧,当然不排除少数人比较自恋,认为自己可以代表普罗大众。从这两个角度再结合画功、画风来评价我心中的画工巨匠的话,①符合大众审美+画功超绝+个性满满——鸟山明、大友克洋、沙村广明,②偏离大众审美+画功超绝+个性满满——松本大洋、林田球、森田真法,③符合大众审美+画功超绝+个性稍逊——村田雄介、小畑健……当然这些并非全部,管中窥豹吧。
虽说很主观,但哪些是我喜欢别人不喜欢,或我喜欢别人也中意的,甚至是我喜欢别人认为是垃圾的,在我心中明镜似的。唯独只有门小雷,我以为她是符合大众审美+画工超绝+个性满满的,但后来我和朋友聊天却发现,别人并不这么看,好吧,我也糊涂了,但不管怎么说,她的画儿在我心目中是女画手喜欢榜NO.1,比我特别喜欢的早稻还喜欢。
门小雷,14岁出道的香港天才少女漫画家,16岁来大陆发展,后加入冬日社,在一段算不上成功的生涯后离开冬日社成为自由创作者。《Kylooe》是门小雷离开冬日社后为比利时出版社DARGAUD绘制的全彩漫画,共分为三部曲,第一本法文版单行本于2010年由Kana出版社出版。当年我曾试图上法亚购买,无奈被代购坑了没有成功,省了200块,幸好1年后出了大陆版了了心愿。香港三联版是2013年出版的三册套装,设计用心,选纸考究,印刷精良,另有封面、内页加绘等福利,无疑是《Kylooe》系列的最佳版本。
《Kylooe 忧郁的蜻蜓》于2011年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天角出品,封面参照法文版,用纸印刷都还可以,如果考虑到价格因素,真的是大大的良心,卖了好久好久才绝版。
2012年第二部也迅速跟上,不过坑爹的是,第二本《Kylooe 绿色隧道》换了出版社,由致公出版社出版,知音漫客出品。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封面的风格完全不同,且开本也不统一,真是强迫症患者的福音啊!对了还有个乌龙事件,本书上市后作者尚且不知,还是从买家晒书才得知此事,也算是出版界的一件奇葩事了。
另外说一句,如果只是想尝试看看门小雷作品的话,这本还没绝版哦。
三联版是2013年出版的,可能是《夜记》空巷带来的信心吧,采取了三本成套发行的策略。在漫画这条路上苦行了十多年的门小雷,终于在她的主场绽放出了夺目的光芒。另外,第三本《Kylooe 再见微笑》并无大陆版,此书所展现的意识形态真要集结成册,恐怕会被相关单位治个大不敬罪吧。
大家都来晒书柜第二期——《Kylooe》三部曲 门小雷 [三联]封面重新绘制,和内页阴郁的格调不同,阳光明媚,春风十里。不得不说,本版的设计,包括之后出的几本画集和绘本,都体现了非常之高超的水准。
封面彩图展开来是一张宽幅拉页,类似书腰和外封的结合体,一个概念同时满足了扔腰党和控腰党的两个诉求。
大家都来晒书柜第二期——《Kylooe》三部曲 门小雷 [三联]内封采用封面彩稿转点阵位图的概念,再配以拉风的专色印刷,让整体显得相当有品质感。
不过不知道是疏忽还是什么,第三本的位图转换好像出了点问题,和第一本线是线、面是面,界限层次分明的效果相比,感觉第三本像是糊掉了的劣质产品,可以说是整套书的白璧微瑕吧。
这张书脊上鼓起的东西其实是胶水,可能是怕运输时会造成外封脱落,所以直接上了点胶,但想看完整内封的冲动,使我忍不住选择了强行撕开的方式,撕完我就后悔了。不过反正我的书都是自己看,无所谓了,只好这么安慰自己了。
新绘外封欣赏,门小雷的彩稿是一绝,女生独有的纤细色感,配以大胆的运色,造就了饱满丰富又不失格调的画面。
门小雷最让我佩服的地方,是她既具有学院派的扎实功底,但同时又散发着强烈的个性。打个比方,有人可以画的跟照片一样逼真,但是未必有绘画的灵魂,因为画就是要有画的样子。
一个颜色一本书,红、绿、蓝——热情、稚嫩、忧郁,属于少年的永恒主题色。
与法版、大陆版有所区别,添加了目录与章节页,且每个篇章都有新绘彩稿一张,节奏让故事更加的透气。
杨雪德写的序,三本都有,可惜每本都一模一样,有点敷衍哦。
门小雷的自序倒是诚意满满,每本都不同,虽然时过境迁,对待自己的作品也有了与当初创作时的不同感受,但当时当下才是最真实的现实不是么?只要这样就可以了。
为了体现《Kylooe》系列的阴郁特质,所有背景色都设置成了黑色,而三联版作了四边留白处理,兴许是门小雷的心境起了变化吧,总之效果不错,让过分的压抑感得到了释放。
门小雷的画面色彩绚丽而不艳俗,造型扎实而不呆板,剧情表达流畅而细腻,原谅我的拍照水平不能体现实体书之万一。品位这东西,需要长久的浸淫才能有所成,曾经听一个设计前辈说过,他有个从小画山水的同学,菜鸟设计师天生会排版,这就是审美的积累。而门小雷在画中所体现的品位格局应该与她的父亲郑明有关,郑先生是香港著名国画家,在书法与山水画上都有很深的造诣。无论是书法还是山水,都非常讲究章法布局,而章法布局体现的就是作者的格局,从小耳濡目染下门小雷,恐怕就像是泡在药酒坛子里的方世玉,自带一身内功。
郑先生其实也有在内地出书,对山水画感兴趣的不妨搜索《郑明山水作品精选》,杨柳青出版,浓烈而厚重的用墨,颇得黄宾虹三味。
开本大,印刷好,设计佳,安利三板斧!
这个土制漫画系列还挺多,下次可以买本其他作品试试水。
最后发张限制级,大陆版也没和谐哦。
版本就讲到这里,来聊聊漫画本身吧。这书其实从2006年就开始构思,2007年正式动笔,三部剧情并无直接联系,单独成册也无妨。门小雷从2001年进入冬日社到2007年离开,可以说人生最美妙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冬日社。她在这里曾经怀揣着起飞的梦想,最后却并没有一飞冲天,这是一个伤疤,也是一次沉淀。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在成长的时刻拥有一个能充分磨练自己的舞台,门小雷无疑是幸运的,《Kylooe》系列就是冬日过后的春风。
“Kylooe”在法文中是梦的意思,顾名思义这是描绘做梦的书。
《Kylooe 再见微笑》
《Kylooe》三部曲中,我最喜欢的是第一部《忧郁的蜻蜓-告别彩虹》,不过从立意上讲,第三部《再见微笑》的野心最大。社会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就是抱团取暖而已,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这个目标而聚集在一起,为了实现目标而舍弃自己的部分权益,最后形成一个大家都得益的结构形态,让自己活得更好就是人最初的初衷。但随着时间流逝,人变得越来越虚伪,本人一向鄙视的所谓道德,就是这世间最虚伪的东西,明明是用来自勉的信条,最后变成了绑架别人的镣铐,狗屁不通。而《再见微笑》里塑造的可笑世界,其实就是某些世间不平的缩影,可能也是作者所遇所感的一种宣泄吧,但人物角色刻画没有前两部那么丰满,导致整体感稍显单薄。
《Kylooe 绿色隧道》
第二部《绿色隧道》讲的是对于回不去的时光的缅怀,都说人一旦开始回忆从前,就说明已经老了。没错,这就是一部以“老年人”视角讲述的青春往事,但门小雷画这书时才20出头,只是装“大人”罢了,所有少年少女的小心思、小九九都描画的细致入微,如果用影视剧来比喻的话,演员们的演技都在线。这是个讲关于“错过”的故事,人都是看别人挑担不吃力的,劝人时头头是道,一旦轮到自己什么理论都不管用,所以我理解男主的懦弱,因为这是一个正常人的正常表现。这书的结尾非常棒,男主把悔恨之情都发泄在了与大奶妹的交配中,最后在高潮中遇见了错失的初恋。
《Kylooe 忧郁的蜻蜓-告别彩虹》
打小我就是个内向的人,即便是现在,还是能感觉到和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生而为人,多数事情都无法选择,哪怕对自己,也没有绝对的支配权,所以人们更加渴望拥有一颗无愧己心的自由灵魂。所谓少年不知愁滋味,当寂寞、孤独、苦闷来敲门的时候,说明你该长大了。和肉体的成长相反,精神的成长往往都伴随着舍弃,当你磨平了棱角,成了旁人眼中所谓成熟稳重、圆滑世故的人,你是否还会记得起你幼时的梦想,那意气风发的不切实际?《忧郁的蜻蜓-告别彩虹》就是这样一部描写溺水在青春大潮中的少女的漫画,内向的性格,周遭的排挤,父母的代沟,无法在现实中得到的慰藉只能在造梦中实现,梦醒的一天就是你成长的献祭,你亲自给自己的灵魂上锁,这就是成长的代价。总之,漫画让我感同身受,门小雷在自序中说这不是一个悲剧,确实,这谈不上悲剧喜剧,因为这道坎每个人都得过,就像生老病死,无关富贵贫穷,高矮肥瘦,聪明愚蠢,该来的总要来,再没有比这更公平的事了。
这个书报很久前就想写了,当时看完书之后心里淤塞住了堵得慌,非常想发泄出来,就有了动笔的冲动,无奈最后败给了懒惰。这次就像便秘已久后使尽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多年宿便给憋了出来的感觉,就是这么畅快。
感谢秋天大佬。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