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始出来,深圳试发行了1000万元的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这也意味着数字人民币开始真正的进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之中。
不过,这新闻似乎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水花,老百姓对数字人民币似乎也没有太关注,甚至数字人民币试点的新闻传播力度最大的都是在一些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炒币群。
这是为什么?
从使用上来说,移动互联网之后,伴随着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的普及,老百姓中很多人可能多年都没碰过实体钱了,因为很久不碰实体钱,很多人连实体钱的真正叫法甚至一时间都回忆不起来,微博上有个话题,有叫纸钱的,有叫实体钱的,有叫真钱的……
没想到吧,那玩意应该叫:现金!
哈哈哈……
甚至有人抖机灵,建议国家应该发明一种实体的货币,这样可以避免转账付款不知不觉把钱花光,甚至一本正经地讨论,不能用贝壳等常见的物品,应该用金银等贵金属,如果有可能,应该发明一种纸质的,带有防伪标志的钞票……
你们城里人真会玩……
因为数字人民币的出现,并没有比现在的在线支付有太多的表面看起来的不同,所以,并没有在民众中掀起波澜。
从我们的感官上,并没有感受出来数字人民币和现在银行卡上的数字有什么不同,那么国家从2014年就成立专门的部门搞这么个数字人民币出来,究竟是为什么吗,难道真的是为了干掉支付宝?
目前市面上关于数字人民币功能的解释,主要有三个流派:
1.打击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维护法币地位
2.数字人民币替代纸钞,节省印钞成本
3.以数字人民币切实保障支付安全
这三种说法,从直观上来,似乎有那么点意思,但是经不住仔细推敲。
仔细推敲一下,这三种说法其实都很可笑,完全站不住脚。
首先来看第一种说法,打击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维护法币地位。
比特币根本就不是法币,也撼不动法币的支付地位,只要国家一纸禁令,比特币就只能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投机品,连投资品都算不上,目前国家是不承认比特币的地位的,也就是说,在法律看来,比特币是没有价值的。
这里还有个小故事,有个国企程序员,私用机房空闲算力挖矿,挖了200多个比特币吧,由于耗电量巨大被发现,但是在判决的时候法庭犯了难,因为法律不承认比特币的价值,那么这200多个在市场上价值千万级别的比特币在法律上一钱不值,没法宣判,最终是按照他浪费的电力的价格折算来量刑的。
所以,用数字人民币打击比特币这种说法,是臆想,是数字货币那帮炒客在给自己的行业蹭热度。
再来看第二种说法,节省印钞成本。
提出这种说法的人呢,基本是对经济学和金融学一点也不懂了,在目前中国的整个社会支付体系中,货币的本质还是一个支付额度,纸币只是为了起到更好的流通作用,而央行增发这事,其实不需要真的印出那么多钱,各种金融工具都可以起到这个作用。
最后来看保障支付安全这个说法。
这种说法主要是为了防止洗钱嘛,目前国家对存取款政策,相当严格,提出这种说法的人,可能是不太经常接触百万级以上的打款和取款,比如公打私,现在5万以上就要被监控了,大额取款更是要提前预约。
而对于所谓的支付安全,支付宝和微信等第三方支付体系已经做到极致了,支付宝甚至打出了出问题就敢赔的口号,你想想,支付安全真的有那么严峻吗,值得央行搞出个数字货币来应对?
做了一通否定题,搞了一系列排除法,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么,这个数字人民币,费这么大劲,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我有四个字的答案,我说说,你想想:
跨境支付!
做国际贸易的读者可能首先就会提出质疑了:目前跨境支付体系不是非常成熟了吗,数字人民币有必要重复造轮子吗?
那么,我们首先看看目前的跨境支付体系是怎么样的。
目前的跨境支付体系起源于二战后,各个国家铆足了劲利用和平环境发展经济,而各个国家之间的跨国贸易成为拉动内需瓶颈之后的最好选择,但是各个国家的货币各不相同,货币不同,每次贸易都要换算,而相互之间的汇率不统一,结算成了阻碍各国之间贸易的根本问题。
而且,各个国家的银行系统相互独立,相互之间不打通,在跨境支付的过程中就成为了巨大的阻隔,你总不能每次交易都大麻袋扛着本国货币去结算吧?
需求催生供给,到19世纪70年代,美国、加拿大、欧洲等15个国家的239家银行,在布鲁塞尔搭建总部,搞了一个国际资金清算系统,也被称为:SWIFT。
它是为了解决各国金融通信不能适应国际间支付清算业务量的快速增长而设立的非盈利性组织,负责设计、建立和管理SWIFT国际网络,以便在该组织成员间进行国际金融信息的传输和确定路由。从1974年开始设计计算机网络系统,至1977年夏,完成了环球同业金融电信网络(SWIFT网络)系统的各项建设和开发工作,并正式投入运营。
该组织创立之后,其成员银行数量逐年迅速增加。从1987年开始,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包括经纪人、投资公司、证券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等,开始使用 SWIFT。该网络已遍布全球206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家金融机构,提供金融行业安全报文传输服务与相关接口软件,支援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实时支付清算系统。
1980年SWIFT联接到香港。
我国的中国银行于1983年加入SWIFT,是SWIFT组织的第1034家成员行,并于1985年5月正式开通使用,成为我国与国际金融标准接轨的重要里程碑。之后,我国的各国有商业银行及上海和深圳的证券交易所,也先后加入SWIFT。
进入90年代后,除国有商业银行外,中国所有可以办理国际银行业务的外资和侨资银行以及地方性银行纷纷加入SWIFT。SWIFT的使用也从总行逐步扩展到分行。1995年,SWIFT在北京电报大楼和上海长话大楼设立了SWIFT访问点SAP(SWIFT Access Point),它们分别与新加坡和香港的SWIFT区域处理中心主节点连接,为用户提供自动路由选择。
为更好地为亚太地区用户服务,SWIFT于1994 年在香港设立了除美国和荷兰之外的第三个支持中心,这样,中国用户就可得到SWIFT支持中心讲中文的员工的技术服务。SWIFT还在全球17个地点设有办事处,其2000名的专业人员来自55个国家,其中北京办事处于1999年成立。
目前,SWFIT是全球最主要的国际清算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话语权最强的是谁呢?
美国!
为什么呢?
因为美国把控了中东石油交易结算的关键关节,美国靠着自己强有力的全球“影响力”,要求全球石油交易的时候,只能接受美元,那么各个国家发展工业都需要石油,美元就成为了紧俏货,怎么得到美元呢?你得用本国货币换,怎么换呢?你就必须得用SWFIT。
当然,也有一些国家从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国买石油,那么可以绕过这个系统,但是国际贸易过程中在交易环节有超过70%的比例都是使用美元结算,你看,还是绕不开,而且各个国家为了方便交易,都习惯了使用这个系统进行结算,就和微信一样,大家都用,你不用,那么你就没办法和大家及时沟通,你当然可以打电话,但是不方便不是吗?
所以,SWFIT逐步成为了跨境支付的标配。
你离开这个系统,那就相当于自绝于世界贸易体系了。
美国凭借着对这套系统的把控,开始干预一些国家的经济和贸易,比如2012年,美国要制裁伊朗,直接把伊朗四大主体银行踢出了SWFIT系统,结果就导致伊朗被世界给隔离了。
外商的资金进不去伊朗,伊朗的本国货币里亚尔也出不来,近年来伊朗本国货币里亚尔兑换美元几乎一天一个价,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跳水,伊朗也由此经历了经济衰退、就业率降低、物价暴涨等经济问题。
SWFIT,可以说已经成为了美国在全球贸易领域的杀手锏。
美国能对伊朗下手,那么会不会对中国这么下手呢,不好说。
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建立一套支付体系,绕开美国吗?
不太现实。
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难度大,美国建立这套支付体系耗费巨大,而且当时天时地利人和,现在再搞一套,几乎不可能;二是容易被排挤,枪打出头鸟,美国还有其他几大流氓都盯着你呢,你敢出头,必然灭你。
那么,该怎么办呢?
去中心化!
搞一套去中心化的数字法币作为支付的依据,原来的那套SWFIT就像是一个服务器系统,其他所有国家想要进行交易,都得进入到这个服务器,然后才能交换数据,现在呢,中国搞一个数字人民币,就相当于搞了一个优盘,我不联网,只插在离线电脑上也可以实现点对点的数据传输了,这样就可以脱离开对服务器的依赖。
这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即使美国把服务器断电了,咱们俩找个离线的电脑也能完成数据交换,只要这套东西搞完了,那么以后像伊朗这种被SWFIT伤害过的国家,以及菲律宾等害怕SWFIT的国家,都可以通过自己国家的数字货币来和其他国家相互连通。
而中国的数字人民币,可以通过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广泛传播,不是很多人在质疑我们为啥每年给这些国家贷款又免除债务吗,你试想一下,以后这些事都通过数字人民币来进行,将会带动多大的影响力,数字人民币将会慢慢成为这些沿线国家的支付通用货币,慢慢取代美元在全球的国际影响力。
数字人民币的诞生,为这些国家绕过SWFIT这个流氓,而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国际支付环境做了良好的铺垫和试点。
中国,已经开始尝试在新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一次,中国不仅是倡导者,甚至可以说是布局者。
这是中国发展必然经历的过程,永远在美元支付的屋檐下是无法成长为大树的,想要冲破阻碍,那么必然要来一次离经叛道的反抗,不成功也得成功。
把眼光放长远,如果仅仅从国内看数字人民币,那么数字人民币的作用必然是被高估了,但是你如果用国际视野来看待数字人民币,那么数字人民币的作用肯定是被远远低估的。
期待着中国在新的世界经济新秩序中的表现,期待数字人民币大显神威。
不能再说了,再说就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