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性原理是谁提出来的呢?
我是从造火箭的伊龙.马斯克那里了解到了第一性原理。因为大家都说他的各种奇特的创新的想法来自于他对于第一性原理的追求。
进一步我去查了一下,发现混沌大学的李善友老师专门写了一本书叫做《第一性原理》。
于是就去学习了一下。
第一性原理是什么?
李善友老师的定义:演绎法必须有一个基石,一个来自系统之外、能够逻辑自洽的元起点。这个元起点既可以称为第一前提、逻辑奇点,也可以称为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是哲科思维中的重中之重,因为如果没有第一性原理,所有理性系统的建立就都无从谈起。在不同的系统中,第一性原理存在的形式也有所不同。在科学领域,科学家总是把第一性原理称为第一因;在哲学领域,哲学家常常将第一性原理与逻辑奇点画上等号。但无论是在什么系统中,第一性原理作为系统的根基性命题的地位始终都无法被撼动。”
我的理解就是一个事物中最重要的、最基础的、最必要的,对事物的产生发展有决定性意义的那个规律或因素。
第一性原理可以认为是一种本质思维,我们经常说透过现象看本质,第一性原理就是让我们看到一件事情的本质是什么。
当我们知道了一件事情最核心关键的本质,就知道这件事或者这个问题要如何解决了。
李善友老师如何解释第一性原理?
李善友老师是从归纳法和言意法来说明第一性原理的重要性。
归纳法谬误。
我们想要找到一个规律、道理或者通用可行的方法,通常是根据对于事情的观察体验经验。根据对事物的观察和体验归纳得出的经验,并不是100%正确的,它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比如我们观察到,太阳东升西落,每天都会升起。于是在此基础上创造了时间的概念,时间的测量,计时的工具。
我们再进一步去思考,太阳为什么每天都能照常升起来?是因为地球和太阳形成了一个只有两个天体的系统,他们之间有相对稳定的相互作用力。
如果我们看过刘慈欣的《三体》就能够明白,如果在这个系统里有三个天体,那太阳能不能升起,就不一定了。
归纳法的谬误就在于说,很多结论的成立需要条件当各种条件都完全一致的时候,才这个结果才可能发生,这个结论才是正确的。
用比较简单的例子说明,我即使在看了所有中国的天鹅都是白色的,我也不能得出,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这样一个结论。因为也许在国外有不是白色的天鹅呢,也许在地球之外存在着黑色的天鹅呢?
所以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会有这样的问题存在。我们使用归纳法的结论需要是时间和空间都是连续的,过去和未来的条件是一样的。
而如果我们用演绎法,是用逻辑的方式推理的方式去获得一个结论,只要这个前提是正确的,那结论就一定是正确的。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怎么样能够找到那个最正确的前提?因为每往前推一步都有适用条件,所以我们就要找到那个通用的原则最底层的原则,这就是第一性原则,也就是一个限制条件最少,适用性更广的规律。
当理解了这一点,就能够明白为什么查理芒格说我们要学习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因为这些规律理论的限制性更少,适用性更广。也能够理解为什么对于学生选专业,要在本科阶段选择基础学科,比如数学专业,物理学专业,哲学专业。举个例子,现在人工智能非常热,那选专业的时候在本科阶段要选择人工智能吗?当然不是,我认为选择数学专业比计算机专业也许更好,比计算机专业更基础的学科是数学。我认识的一个金融精算师,就是本科阶段学的数学,研究生学计算机,他有更加基础的规律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结果他更好的胜任了金融领域的精算师这样的职业。
在说回我们日常生活中,我认为很多事情他都有最重要的那个关键因素,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于是在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就要反复思考影响事情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这种关注本质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做减法,甚至做除法。把事情简化简化再简化。
就好像乔布斯做苹果手机,把所有的手机按键都简化掉。这样的手机竟然被所有人都接受了。
最后分享一个奥卡姆剃刀原则,如无必须,勿增实体。我觉得有了,知道了奥卡姆剃刀,还有对我还有一个很大的影响,就是我没有那么频繁的去网购买东西了,因为我会想,我的这个需求,还有什么可以替代。
但是我发现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思维的人,他们遇到什么情况就会去买对应的物品,然后就把自己身边全都堆满了,我看到的一个例子就是,因为要熬中药,我爸每次都会把药熬的特别特别的多,于是我就跟她说,让他用碗来量着熬药,或者用我的带刻度的玻璃杯来熬药,但是他都不能接受,他一定要买一个量杯来熬药,但其实最后量杯他用的也并不多,于是就放在那里了。
当然知道了,第一性原理最重要的是要抓抓落实,怎么能够在生活中让d型原理帮助我们更好的解决问题,做出选择。
比如:
找对象的第一性原理,看对方是不是一个讲道理的人。
结婚过日子的第一性原理,对方是不是一个合作性强的人。
写作最关键的第一性原理是,把自己的人生活得精彩,就有内容可写。
深入思考的第一性原理是,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