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践行 , 第十二周2018.10.01
河南怡轩爸M6G6
让成长有迹可寻(五)
时值共和国华诞69周年,普天同庆,收到节日祝福的同时,我不免有些好奇和疑问:我们的祖国仅有69岁吗?
先不着急回答这个问题,还是把时间定格在9月28日这一天吧。2018是至圣先贤孔子诞辰的第2569年。
它使我想起《孔子说》这首歌的开场童音:
两千五百年前有个鲁国
住着个叫孔丘的老爷爷
他布衣马车去周游列国
创了一个学派叫做儒学
我们的祖辈先贤们早已将华夏文化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我们都知道孔子被尊称为圣人,而中国的文化之源离不开他这位奠基人。华夏文明,是一个遥远而漫长的历史过程:从伏羲氏的“一画开天”到孔子的“十翼翅膀”,算起来,都该是祖国的生日诞辰,怎能以区区69岁来衡量计算呢?
其实,并非我钻牛角尖,而是易家文化给了我一个正视问题的关键性的导向作用。
常念为经,常数为典。
“易经”的“易”字,可谓内涵丰富。而《易经》,她是简单的经,是人人都可以学会的经,更是包含天地宇宙大学问的经。我无法以言语描绘出她的广博精深,可是我渐渐臣服于“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的微妙阐述。
这样的阐述,促使我不断地反思与摸索着前行,因为――连日的紧张的工作状态,脑子里只剩下:时间,都到哪儿了?
他是每个人最稀缺的宝贵资源。如何管理是管理不好的,他不以任何人的意志力而停留哪怕多一秒钟的时间的,我们可以管理的,唯有个人的精力。
个人的精力流向哪里呢?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在什么情形下,其实都应该有定向的一个价值考核。我无法言说具体的会有哪几种类型的情景,因为我的实践还没有累积到一定的量,我的反思还停留在最初始的阶段。
当量变不足以达成质变时,往往就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此,“潜”的功夫尤其考验一个人的耐力。
我不是一个聪明睿智的人,却越来越钦佩古圣先贤的大心胸,大格局,大思维。“易”字阐述了人类亘古不变的规律,变是不变唯一的趋势和永恒的走向;而“经”,不是离经叛道,而是可以贯穿始终,终其一生用来践行的“大道”。我自庆幸生活在新时代的“大道”之上,却也羞愧于个人能力的浅薄:在每一个实实在在,具具体的问题上摸爬滚打,甚至胆怯怀疑是不是这个世界出现了问题?
我一遍遍的告诫自己,要战胜人性的弱点,却一次次浪费掉宝贵的时间,错失最佳的成长时机。
《损卦》里讲:“损益盈虚,与时偕行。”老子第里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在损之又损的“大道”里,我要“行之不得,反求诸己”。
时间,还是这个时间,还需向他索要效率。我不愿自己能够很好地掌控他,只希望可以高效利用,独自面对,解决好和他的一丝一毫的密切关系。
有关时间的概念,您给自己算清楚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