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是我的三平》(60)

《你是我的三平》(60)

作者: 椰岛晓露 | 来源:发表于2024-08-18 10:43 被阅读0次
    南海博物馆

        椰岛海风起丨参观中国南海博物馆

    姐姐,我想知道,当我叫你“姐”“姐姐”三平姐”时,你看见“姐”“姐姐”三平姐”这些字眼,你的心里会不会有一种小小的回应?“嗯”“嗯,在呢。”“我在这。”如果你有这种心底的回应,我是多么高兴啊!

    昨晚10点26分,你问我:“秋天,温度怎么样了,晓露......”

    我那时躺在床上听书,半醒半睡中,没有看见短信。

    等我近11点看见短信,我回复你:“一直要热到11月,一般国庆节下雨、下雨,慢慢降温。”

    秋,一个“秋”字,又想到昨天早上我发给你的“秋天的太阳”小视频,我们已经一起度过了八个月了,这八个月,就是一对知己的诞生过程。想一想,一切美好都在过程与回味中,真是幸福!

    姐,今天,我想与你一起去南海博物馆走走----

    5月3日11时,我们驱车2小时半来到琼海的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参观。琼海的天气不算热,30℃左右。高大的椰树和小叶榄仁树,送来阵阵清凉。博物馆门口的红色大鲤鱼让人,给人喜庆祥和之感。

    南海博物馆是一座年轻的国家一级博物馆,201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时正式开馆,现有各类藏品9万多件,包括历代外销文物、南海生物标本、海南历史文物、历代船模等。

    博物馆有三层,坐电梯上下。一进博物馆,我们来到游客中心所在处,是博物馆的第二层。游客中心的长约10米高约5米的一整面墙引了我们:蔚蓝的海水中,漂浮着一艘白色的船----南海博物馆的外形图,大海的博大与舟船的渺小,形成强烈的对比,引起心灵的共鸣。休息椅是蓝色和白色的陶瓷做的,是独木舟形状。立式大展卡向我们介绍了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有《南海人文历史陈列》和《南海自然生态陈列》,专题展览《八百年守候——西沙华光礁I号沉船特展》《探海寻踪——中国水下考古与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等。

    01  南海自然生态陈列

    我们坐电梯下到1楼,走进南海博物馆10号展厅《南海自然生态陈列》。

    一进展览,我们惊奇地发现很多的陈列标本:鸟类有:绯胸鹦鹉、冠鱼狗、凤头麦鸡、短耳鸮、  灰椋鸟、  黑眶蟾蜍、  鹰雕、  丘鹬、赤腹鹰、雕鸮、乌鸦、 大嘴乌鸦、喜鹊、灰头鸦雀等;爬行动物有:蜥蜴;蛇类有竹叶青和金环蛇等;

    再往前走,就看到海洋标本:海星、贝壳 、红鱼、海怪等。

    门口向右拐沙池有洁白的鹿角珊瑚、铅灰色的苍珊瑚。进门左边是红树林生态系统介绍:红树林的树木品种繁多、鱼、鸟和海生小动物种类很多!大自然之奇妙、丰富令人叹为观止!太阳让红树林能发生光合作用;海洋提供红树林的营养;河流提供红树林的营养;树、鸟、鱼、蟹等加入红树林的动态生态系统中;泥滩、岩石也提供了红树林的营养。看着小小的微缩模型,我们能非常直观地了解红树林的生态系统。一般包括红树林、滩涂和基围鱼塘三部分。一般由藻类、红树植物和半红树植物、伴生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因子以及阳光、水分、土壤等非生物因子所构成。分解者种类和数量均较少,且以厌氧微生物为主,有机体残体分解不完全。消费者主要是喜湿鸟类尤其是水鸟和鱼类,底栖无脊椎动物、昆虫,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亦较常见,哺乳动物种类和数量较少。

    最吸引人的部分来了:蓝色的墙面、柔和蓝色灯光和射影灯、地面偶见鱼形地贴,让人仿佛置身深邃、神秘的海洋。这个展厅利用光、影、声等展示手段,结合触控、虚拟现实等展示技术,以“南海记忆”“南海花园”“南海宝藏”“南海风云”“保护南海”为主题,通过海洋生物标本、陆地生物标本、矿物与活体海洋生物等动静结合的展示内容,全面、集中地展示了南海自然生态、生物与资源的多样性。近300种海洋鱼类与海洋哺乳类,200余种贝类与螺类,50余种珊瑚,40余种虾类与蟹类,100余种鸟类,26种两栖爬行类,39种蕨类与被子植物,17种矿物与化石,为我们铺开一幅广袤、深邃与富饶的南海画卷。我们看到了活体鱼:水族馆式的金鱼游来游去;各种各样的海鱼在四五个壁式展示水箱里游弋。声、光、电的配合、数码图片展示海洋生物的追逐、斗争、互利共生、有毒的鱼、发电发光的鱼、濒危的鱼、缓慢移动的鱼,让人印象深刻。“南海宝藏”展示各式各样的贝壳和龙虾。“南海鲸灵”展示鲨鱼、海龟、鲸鱼、 海豚等塑料模型。

    02  南海南人文历史陈列

    我们返回到博物馆第二层楼参观《海南人文历史陈列》和《百年守候→华光礁I号沉船展品》。中国人在南海的活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西汉以来,先民们在南海的航行和生产活动日益增加,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必经的黄金水道。《汉书·地理志》记载,广东徐闻、广西合浦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船只经过南海,驶往印度和斯里兰卡一带,可购得珍珠、琉璃、奇石异物等。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和管辖。唐宋以来,中国政府将南海诸岛纳入版图,设府管辖;设置水师,巡海守卫;拟定地名,持续管理。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非法侵占中国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政府恢复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进一步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实施管辖,南海建设日新月异。通过三沙岛礁360°全景高清互动(VR影像展示)让观众在展馆中感受千里之外的南海之美。

    03百年守候  华光礁I号沉船展品

    博物馆第二层楼参观的《百年守候  华光礁I号沉船展品》,是本次参观的重点之一。

    800多年前南宋海上贸易的繁荣从一艘沉船上可以管中窥豹。喧闹的市场,忙碌的港口,往来不绝的商贾,琳琅满目的货物……1996年海南琼海潭门渔港的渔民在华光礁环礁内侧作业时发现水下3米处有沉船,这就是南海博物馆“八百年守候”特展的主人公——华光礁Ⅰ号。图片资料、巡环播放的视频、实物展示向我们讲述了沉船的打捞过程及各种沉船货物藏品。经水下考古队调查,华光礁Ⅰ号沉船残存船体长约17米,宽约7.54米,舷深约3-4米,覆盖面积约180平方米,共发现隔舱11个,排水量不小于60吨。华光礁Ⅰ号沉船出水近万件瓷器,遗物散布面积约1000平方米,呈东西、南北走向,长约38米,最宽处约21米,货船载量之大、货品种类之多令人惊叹。我们看到沉船发现之初的模拟场景:糟朽的船板上如叠罗汉般堆放着大量青白瓷器,有碗、盘、碟、盒、执壶、瓶、军持等。在这近万件瓷器中,粉盒就有2000多件,可见这是当时十分热销的商品,粉盒上的纹饰缤纷多样,有折枝牡丹纹、团花纹、菊瓣纹、六星花卉纹等。沉船在水下800多年,许多瓷器同珊瑚礁黏结一体,形成了奇特的视觉效果,还有一些古代钱币嵌入珊瑚礁,成为人们所称的“钱山”。这船沉船是福船,它的特点是水密隔舱,龙骨结构,鱼鳞搭接,还有保寿孔,这是福建泉州制造远洋木帆船独有的传统做法。展柜中的展品给人以历史的厚重感:长满铜绿铜锭和铜钱、破碎的瓷片、黏结一体的瓷器和珊瑚礁、“钱山”、一件三系陶罐里里面装着粉盒,仍当年装船时候的样子。本馆以沉船为核心,立足于沉船本身,通过数万件出水文物和沉船结构剖析展示,对沉船的发现、出水、船体、船货等信息进行全面释读,面向南海、以小透大,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帆樯鳞集、梯航万国的恢弘历史,凸显了南海在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历史地位,有巨大的研学价值。

    04探海寻踪和走向深蓝

    博物馆第三层楼,有5号馆《探海寻踪: 中国水下考古与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和6号馆《走向深蓝→深海考古》,这两个馆是开放的连接的。

    《探海寻踪  中国水下考古与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此展馆重点展示了中国水下考古发展历程及在南海海域的主要水下考古成果。

    20世纪80年代,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者先后在中国沿海地区开展了一系列水下考古工作。90年代国家文物部门组织实施西沙群岛文物普查和水下考古调查,发现一批古代沉船遗址和水下文化遗存,出水了大量陶瓷器、历代铜钱及石雕制品等遗物。

    21世纪初,在南海海域对宋代“南海Ⅰ号”“华光礁Ⅰ号”和明代“南澳Ⅰ号”等沉船开展水下考古发掘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水了十分丰富的文物,取得了重大成果。

    我们站在一艘木制船模上,可看沉船打捞过程的视频,船舱里装载的各式各样的瓷器,有身临其境之感。

    南海沉船 1号沉船是我重点参观的场馆。“南澳1号”沉船遗址位于广东南澳县东南的三点金海线,2007年装发现后,先后进行搜寻和潜水调查。2010-2012年,国家水下文化渍产保护中心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组队开展沉船水下抢教性发据工作,出水文物达27万多件,包括養器,、陶器、全具器,木揭石等,其中瓷器为明代漳州窑、景德镇窑及闽南粤北周边窑址产品,釉色主要有青、白验等,器形包塘盘、碗、钵、杯、罐、瓶等。

    2006年,国家文物局批准了整体打捞方案,即将一特制钢沉井压入海底泥土中,将沉船船体和船载文物与其周围泥沙,按照原状固定在其中;然后将底托梁穿过钢沉井底部从而将沉船整体包裹起来;

    最后将钢沉箱连同其内的沉船吊起并运到岸上进行考古发掘。

    2007年12月,随着亚洲第一吊“华天龙”号二十几层楼高的巨臂微微上扬,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后,举世瞩目的“南海1号”终于重见天日。在一个庞大的船队的护送下,“南海1号”顺利入住位于阳江海岸。

    直至2009年8月,文物管理部门组织考古队员在水晶宫内时“南海I号”进行了第一阶段试发捉工作,最大限度地完成了船琳及陶瓷器、凝结物等各类出水文物的安全提取及稳定性保护。

    2013年11月,正式启动“南海1号”全面保护发掘工作。

    经过两年多的发掘和保护,初步揭示该船系我润古代三大船型的“福船”类型,船体保存较好。根据出水铜钱、金计、银艇铭文和瓷器等文物特征判断,沉船年代应在南宋中晚期。

    至2016年1月,共提取14000余件套文物、2575件标本,55吨凝结物,并进行了分类保护处理。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属性作用,通过深度挖掘南海文化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南海人文历史、自然生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及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广大群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二课堂,为呼吁人们爱护家园、保护南海,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三个小时的参观,意犹未尽。这是我的第二次参观,因为有心,更有收获!如果时间和机会允许,我想与你去参观南海博物馆,那将会是我更美好的第三次参观,你愿意吗?

    1个视频+1篇文章=8月19日椰岛晓露之爱。

    (2024.8.19)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是我的三平》(6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xpq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