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桓温,先从柏杨先生的《柏杨曰》中的一句话说起:“桓温不能称为枭雄,不过是一个较王敦略高一筹的饭桶军阀而已。”
我感觉写这句话的作者智商欠费(开个玩笑)。
照例先来看看桓温的出身。
桓温未满周岁时,当时的名士温峤到桓家作客,看见了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一见之下,大吃一惊,对其极为赞赏。由此,这个婴儿的名字成了桓温。
桓温十五岁那年,他父亲在苏峻之乱中被杀,他的手下江播也参加了此叛乱,从此,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年仅十五岁的桓温身上。
小小年纪,便身负重担。这样的人,怎可能会是饭桶?更别说他十五岁就手刃仇人之子,为父报仇。
那年,江播去世,他的三个儿子为父守丧。因惧桓温前来报仇,兵器不离身,但桓温假做丧客,混入丧庐,一刀干掉江彪,并追杀其两个弟弟。以一敌三,三人全亡。
这么能打的人,饭量可能有点大,但从他的胆量来看,决不是“饭桶”。
《柏杨曰》中,柏杨认为桓温胆量不够,过于畏缩,《中国历代战争史》中也评论桓温太过谨慎,不够果断。但那个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连杀三人的桓温,怎会如此缩头缩脑?
至少,我认为,桓温这样有点无奈,甚至有点儿赌气的成分在里面。
成汉那一次大胜,他已经有点儿功高震主了,这样的人,杀不得,贬不得,皇帝只有靠只会说不会做的人来限制,比如军事笨瓜——清谈家殷浩,而且可以猜到,当时桓温身边有像殷浩这样的军事草包在军事决策时处处掣肘。试问,桓温这样,能打胜仗吗?
不难想出,桓温的军事行动一定是屡次不准,既然不准,桓温定会十分生气,从而不好好打仗。
再说了当时中原情况多变,一不小心就会全军覆没,让李广、卫青来打也不一定能赢,更何况生在重文轻武的晋朝的桓温呢?
或许他并不是很厉害,但那时能脱颖而出,就证明了他的实力。桓温,绝对当得起“枭雄”两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