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跟不上节奏」这个现象我最近有一些新的心得
我之前的很多学习,比如信分3、论证2都是因为时间不够、难度过高等原因慢慢觉得自己跟不上整个课程节奏最后自动选择放弃,不了了之。
进一步分析具体情况:
当我在学习的过程中「觉得自己跟不上节奏」,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比如没有看完视频、没有看懂视频、没有看完课程内容、没有看懂课程内容、没有做完作业,没有搞懂作业等等。所以就自认为因为自己没有完整执行上述步骤,所以后面的内容自己会觉得更难、更不容易搞定,所以就直接+自然地选择放弃。
上述放弃行为里面有一个隐含逻辑:
前一个章节/知识点的有效掌握是后续/衔接知识点学习的必要基础与前提。
而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经过查阅相关学习书籍我发现,「交错学习」吸引了认知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的注意力,多个研究实验表明:交错学习相比较标准学习而言,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比如,可以通过变换时间、空间和顺序的方式进行学习。时间和空间的交错就是我们学习的时间与地点不能太固定,要有意识更换与调整,通过时间与地点的变更来强化学习效果。顺序的交错就是不能从前到后的12345这样学习,而是要类如14235等这样的乱序学习,通过大脑的脑补与比较等原理来强化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学习的效果。
所以,我突然发现,当我往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自己觉得已然跟不上节奏的情形:
-
没有看完视频
-
没有看懂视频
-
没有看完课程内容
-
没有看懂课程内容
-
没有做完作业
-
没有搞懂作业
-
......
而这样其实就是自然给自己创造了一个可以交错学习的天然环境 —— 我不是一步一个脚印老老实实地按照顺序来渐进学习,而是在乱序中进行穿插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交叉学习的方式会刺激自己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处理,因为在跳转章节或任务时会受到学习干扰,从而进一步促使我使用更多不同的学习策略。与之同时,借助大脑的脑补、对比、记忆提取等本能,自然改进整个学习的过程。
所以,跟不上节奏从学习效果优化的角度来讲,其实是一件好事情,它天然营造了一个促进有效学习的场景,利用大脑的本能提升学习效果。
进一步,在觉得自己跟不上节奏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继续跟,最差的办法就是我之前多次尝试过的中途放弃。
这是我的最近的心得,也为自己未来跟不上提供了一个好的解决方式。
以上,欢迎沟通~
参考:
-
《如何学习》 [美]本尼迪克特•凯里
-
《认知天性》 [美] Peter C. Brown / [美] Henry L. Roediger III / [美] Mark A.
-
The shuffling of mathematics problems improves learning,Doug Rohrer,November 2007, Volume 35, Issue 6, pp 481–498: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251-007-9015-8
-
Interleaving:How Mixed Practice Can Boost Your Learning:https://effectiviology.com/interleaving/
-
Interleaving:A Strategy in the Learning to Learn Series:https://academicaffairs.arizona.edu/l2l-strategy-interleaving
-
The Interleaving Effect: Mixing It Up Boosts Learning: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the-interleaving-effect-mixing-it-up-boosts-learning/
-
Make it Stick: The Science of Successful Learning:https://www.retrievalpractice.org/make-it-stick
Changelog
200109 12:14 1.0版本
200109 13:39 将「穿插学习」更正为「交错学习」,并修正相应文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