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 ,曰武姜。生庄公及共(gōng)叔段。庄公窹(wǔ)生,惊姜氏,故名“窹生”,遂恶(wù)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qì)请于武公,公弗许。
1、初:当初。故事中追述往事的口气 ; 2、共叔段:庄公弟,名段。“共”是国名,其逃亡的地方,今河南辉县。“叔”为兄弟排行居后; 3、窹生:逆生,倒生,即难产。“窹”通“牾”,逆,倒着; 4、亟:多次,屡次。
[译文]当初,郑武公娶申国公主为妻,叫做武姜;武姜生庄公和公叔段。庄公出生时难产,使姜氏受到了惊吓,所以取名叫‘窹生’,武姜因此讨厌庄公。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没有答应。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 虢(guó)叔死焉,佗(tā)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tài)叔”。
制:郑国的邑名,今河南荥阳县虎牢关; 2、岩邑:险要的城邑; 3、佗:同“他”; 4、唯命:“唯命是听”的省略语; 5、京:郑国的邑名,今河南荥阳县东南。
[译文] 到庄公当上了郑国国君,武姜向庄公请求把制作为共叔段的封邑。庄公说:“制是个险要的城邑,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其他的地方,可以惟命是从。”武姜又请求把京作为共叔段的封邑,庄公就让共叔段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祭(zhài)仲曰:“都城过百雉(zhì),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sān)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bì)害?”
祭仲:郑国大夫,名足,字仲,春秋时期郑国著名政治家、谋略家; 2、雉:古时计算城墙长度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3、参:同“三”; 4、堪:经受得起; 5、焉:哪里。辟:同“避”。
[译文]祭仲说:“都城的城墙超过了三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按先王的规定,大的都城面积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大小不合法度,违反了先王的制度,这会使您受不了。”庄公回答说;“姜氏要这么做,我怎能避开这祸害呢?”
对曰:“姜氏何厌之有? 不如早为(wéi)之所,无使滋蔓。蔓(màn),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1、何厌之有:有何厌。厌:满足; 2、所:安置,处理; 3、图:设法对付; 4、毙:仆倒,倒下去。
[译文]祭仲说道:“姜氏哪里会有满足的时候呢?不如早些处置共叔段,不让他的势力蔓延。如果蔓延开来,就难对付了。蔓延开的野草都除不掉,更何况是您那受宠的兄弟呢?”庄公说:“不仁义的事情干多了,必定会自取灭亡,您暂且等着看吧。”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鄙:边境上的城邑; 2、贰于己:同时属于庄公和自己。贰:两属,归两主; 3、公子吕:郑国大夫,字子封; 4、若之何:对他怎么办; 5、与:给予; 6、庸:用。
[译文] 不久,太叔命令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同时归他管辖。公子吕说:“一个国家不能容纳两个君主,您打算怎么办?如果您想把国家交给大叔,就请允许我去侍奉他;如果不给,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二心。”庄公说;“用不着,他会自食其果。”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lǐn)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nì),厚将崩。”
1、廪延:郑地名,今河南延津北; 2、厚:雄厚,指土地扩大; 3、昵:指亲近兄长。
[译文] 太叔又把双方共管的边邑收归自己,一直把邑地扩大到了廪延。公子吕说:“可以动手了。土地扩大,他就能控制更多的人力。”庄公说:“对国君不义,对兄长不亲,地方再大也会崩溃。”
大叔完聚,缮(shàn)甲兵,具卒乘(shèng),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yān)。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1、完聚:完成城郭的修筑,积聚粮草; 2、缮:修理,整治; 3、具:准备; 4、乘:战车。古代一乘有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5、启之:打开城门; 6、帅:通“率”,率领; 7、出奔:出逃。
[译文] 太叔修治城郭,集结兵力,整治铠甲和武器,准备好了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国都。武姜打算为他打开城门作内应。庄公得知了太叔偷袭的日期,说:“可以动手了!”于是,他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去征伐京邑。京邑百姓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到了鄢地,庄公又攻打鄢。五月辛丑日,共叔段逃奔去了共国。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tì),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1、书:指《春秋》; 2、弟:通悌,指顺从兄长; 3、郑志:指郑伯杀弟的意图。志,意图; 4、难:责难,谴责。
[译文]《春秋》上写道:“郑伯克段于鄢。”段不讲孝悌,所以不称“弟”。就像两国国君的交战,所以用“克”。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不加管束。这里说郑伯早有杀弟之意,不明说段出奔,都是为了责备庄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