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25840/ccdd62261743b530.jpg)
在那个手机、OICQ没有普及的年代,那个没有微博、微信的年代,消失,变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儿,比如,一张列车票、一串被遗忘的号码……都是一个“消失”的开始。
记得高三最后一年的某个午后,照例迎来了毕业年级必不可少的节目——交换同学录写留言。
我靠着窗、握着笔,心无波澜地翻阅着被传递过来的同学录,想着该怎么下笔。
即便耳朵里塞满了VAE,也仍听见前排的少年和同伴的私语
“一个人若是想找你,即便你什么通讯都没留下,也能找到你。”
我面无表情地翻着手里被传递来的同学录、却在心底偷偷地笑着表示认同。
小意说,
如果我们说了再见,
是不是就会再见了。
再见,
可能是,再次相见,
也可能是,再也不见。
当年眼里只有“高考”的自己,
既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不幸。
很显然,不幸比幸运多那么一点点。我有过和他们一样的青春期,却不曾拥有像他们一样的青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