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一:
“小伙子,如果今后我还想搭你的车怎么找你呀”,帮助二老把东西搬下车以后老太太来了这么一句;
“阿姨,您这是家里人给待叫的订单,我给您打电话那个号就是我的,您可以直接联系我就行,如果方便的话我就送您”,而后我把阿姨的电话存上,备注好行程信息;
情节二:
“哥,一会下车我扫你下微信吧,如果我下次我再回家我跟您联系”,快到目的地的时候说,结果我忘了这茬;
“过会我把我的号码发到系统里,你直接添加就行”,下车后我突然想起来点事,就跟她说;
“行”,而后提着她的行李箱朝家的方向走去;
情节三:
“哥们,留个联系方式吧,下次我们打车的话还找你”,送达两位民工大哥后我系统上收到了消息;
“行,没问题,您直接打这个电话就行”,我在系统上把号码发了过去;
“好嘞”。
这是最近几天送达乘客以后,主动索要联系方式的几位乘客的场景。我有个习惯,无论是添加了微信还是留了乘客的电话号码,都会在联系人备注那里把行程的起始点和乘客的基本描述记录下来方便记忆,虽然我知道这样一次短暂的行程后大家再次遇到的机会不大,但凡事总有个万一,这个习惯也是之前做业务时保留下来的习惯,会用比较简短的词语描述基本情况,便于下一次通话时能够得知对方的姓氏及大致情况。
类似的情况之前也不是没有出现过,只不过是最近的频率有点高。相互留下联系方式以后更多的时候都沉浸在了通讯录栏里没有再出现过,偶尔的响起也都被时间、路程等因素没有成行。实际上对于司乘双方来说能够在短暂的行程中建立信任关系,互留联系方式,并能够说出来下次用车时还约车的时候,对于司机来说是一种认可,值得庆幸的事,但这份庆幸或许也只存在那此行程结束之后。
之前有做过解释,后来也就顺着乘客的话语往下接了,不是没有再次相遇的可能,只是概率有点低。如果说以往的乘客需要用车了能够给你打电话那是出于信任,对于司机来说可能是一种负担。应了,可能时间、距离、行程都会有不变之处;不应,那怎么回绝那份信任呢?
有一种相对妥善的处理办法,提前沟通,这样司机可以提前规划行程,方便你我。
有一种更为合理的办法,你下你的单,我干我的活,互不影响,再遇皆是缘!
![](https://img.haomeiwen.com/i28911234/1ec27b10f6c3f0d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