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7年7月1日,在重庆听康震讲《中国文化的自信与力量》

2017年7月1日,在重庆听康震讲《中国文化的自信与力量》

作者: 冰小寒 | 来源:发表于2017-07-01 21:57 被阅读1331次

    本篇根据课堂讲述和自己走神综合而成。或有失误,欢迎指出。如有大错特错之处那一定是我没听清,跟康震先生无关。特此声明。

    第一部分

    儒家

    讲儒家为什么讲《论语·乡党篇》?因为这是孔子的一天,孔子絮絮叨叨,婆婆妈妈地讲述了他一天的生活,怎么吃饭、睡觉、上班、行礼,乃至生病的。

    艾玛,孔子原来这么自恋。

    非也,非也,孔子只不过是通过描述自己的一天,或许还是自己理想中的一天,给大家树个标杆,一个君子,你就应当这么度过一生/天。

    咱们不说那些虚的,孔子就把一举一动都列出来,告诉你一旦这么去做行止,“仁”的外化于形就算立竿见影了。

    那君子应该是一副神马小样呢?

    1.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在家里、单位、社区,看上去有点傻,不太能说话。而到了朝廷就谨慎而善于言辞,而且有担当。

    2.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国君还没来。跟下级说话温和而快乐,让下属放松。跟上级说话不卑不亢。体现了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并非平庸,也非骑墙,骑墙是不拿主意,比平庸更没有好下场。

    社会需要秩序,君子应该有角色感,面对不同场合,面对不同对象理当有不同的表现。而言辞谨慎是策略。这跟有的人回了老家就开始喝酒吹牛逼是鲜明的对比。

    3.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国君还没有来,经过国君座位脸色庄重,脚步加快,说话好像中气不足。进退神态各有不同,都是恭敬不安,有所敬畏的状态。

    为啥经过国君的位置好像中气不足?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把国君当国家的象征,对国君恭敬是对祖国恭敬。这是对应假懂、不信的真懂、真信。

    社会需要秩序,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角色感。孔子是在号称“礼崩乐坏”的最乱的时候讲规矩,而且终其一生也没有实现。

    4.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君子该怎么穿衣服?

    举了鲁迅点评萧红穿衣的例子,说明了穿衣是礼的一部分。

    虽然重点在于不透不露不艳,但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平日里说儒家对穿衣崇尚简朴,其实是不对的。重点在于哪怕是自己一个人在的时候也要穿得合乎礼仪,而且搭配和谐,不过分招摇,也不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不必要的尴尬。其中对红色是非常谨慎的。也不把庄重的面料拿来做镶边等用途,应该是物尽其用怕糟践的意思。

    5.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讲礼,首先是讲健康。身理心理健康,才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吃得讲究,不齿变味不正的东西是免得被变质食物戕害。不吃各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以免对人不尊重,但吃姜吃蒜可以强身防病。酒在古代是祭祀用的,那种气氛下可以喝多,不能喝醉,隐藏的要求还是自律的。

    现在什么乱?没规矩,还不光是政治规矩。

    6.食不语,寝不言。

    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把生活问题解决好才有利于创造有创新能力的核心社会。

    克己复礼为仁,是将把自己身上毛病弄掉,服务于社会。

    7.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

    生病了,国君来探视。他头朝东躺,身上盖朝服,表示对国君的尊重。

    8.席不正,不坐。

    9.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让老者先走。

    10.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开车,身份虽高,但不颐使气指。

    守规矩并不抑制创造力。不守规矩反而无法凝聚创造力。规矩好,才能把创造力保护好。需要完备的法律体系保护,才能出现乔布斯。

    孔子学说不能泛化,如认为宗亲是爱和礼的基础。但在比肌肉的时代,弑君弑父的事情越来越多,孔子学说不能自圆其说,越发尴尬。于是出现了孟子性善说和荀子的性恶说。


    老子

    孔子目光是投向社会的,在乱世中如何保全规矩。

    而老子目光投向自然,在乱世中如何保全自己。

    老和庄本不能混为一谈。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大道无形却在时刻环绕在我们左右。但它是不能量化不能言说的,越言说,离它本来的意思就越远。比如不能说:给我来一块钱的道。

    宇宙天道按规律运行着。婴儿无知无畏,因此新鲜蓬勃。王朔就曾经说过:青春就像一条河,流着流着就成了混汤子。老子的核心思想是逆生长。回到婴儿那种柔软、无知的状态。

    其实没有逆生长这回事,没法逆生长。说明星逆生长是因为你没到跟前儿,你如果到跟前会发现她在笔直快速地正生长。

    中国人有一种迥异于他国的灵活机动,这都出自于老庄。持久战也含有老子的思想。但用得不恰当就容易沦为让人烦的小聪明,因为别人也都不傻。灵活机动既可以成就高贵的事业,也可能用于低俗的事。老子的初衷好比夜光杯,喝酒喝水喝米汤都可。

    示弱、诱敌深入会成就传奇,但诱敌深入把自己吃掉的占绝大多数,因此示弱也绝不是说起来那么潇洒简单的。


    庄子

    从“上善若水”可以看出老子的态度是积极的,好比是马拉松,我一直在跑,最后得到第一。如果在每个环节都争第一,不但做不到,勉强去做是作死的节奏。跟庄子是不同的,庄子根本就不玩了。

    庄子的不一样在于,他只跟自己玩。这世间本无强弱大小,比别人的富得自己的穷,比别人的长久得自己的倏忽。庄子的思想核心是相对性,漏洞是缺乏稳定性,因为忽略掉了前提条件。

    人本应该正视自己的存在,不因比较丧失自己。如果浪费掉太多时间只是做到了重新聚焦,那此时或许条件已经失去。

    孔子重建社会礼法。老子是退回去,在乱世中用示弱的方法活下去。因此孩子不能太早看道德经,会被影响到比较颓的方向。适合我们这些木已成舟的成年人。没什么钱还满足的人,可能没读过老子,但生下来就是老子。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子和孔子是人的类型。读再多也学不来。就算没有出来这些学说,并不意味着没有(孔子老子庄子)这样的人。但学说出来之后,会有千千万万的人仿效,从而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禅宗

    禅宗最具传奇,为人所熟知的是六祖惠能的事。其中跟神秀对偈子的事最为耳熟能详,就是菩提树明镜台那一段。总能让我想到孙悟空夜里去菩提老祖处学艺的那一段故事。为什么传个衣钵还要搞得那么神秘,而且带着衣钵还要连夜逃跑,不得不让人疑心这里有有着极大的利益,因此被视作极大的权力。

    然后就是风动旛动,仁者心动那一段。惠能就此被发现之后,高僧反过来为惠能落发剃度。又令我想起施洗约翰在约旦河为众人施洗,也为耶稣施洗的典故。

    《六组坛经》是中国人编的能够称之为经的佛教典籍,但后人认为是由惠能的弟子神会润色而成。

    最开始神秀主要受武则天支持,被奉为正宗。后人说的南北宗其实北强南弱,或者说其实只有北宗,南宗地位微弱根本不可能同日而语。

    神会把卖度牒的钱和香火钱一起全捐给郭子仪,皇帝认南宗禅为正宗。神会继而对南宗禅作了深刻的润色。

    禅宗根本的任务是解脱人的痛苦,而万法皆缘,痛苦因为事物的普遍联系而起,需要解除联系才能解除痛苦。剃度就是一种用仪式感解除普遍联系的方式。用仪式感来彰显不一样的生存状态,携带不一样的信息。通过仪式感引领在家的居士,无论姿态,生活方式,用样貌的种种不同,彰显价值观世界观的不同。

    有痛苦就要找到链条,然后剪断事物之间的联系。既为僧人,就要跟一切会造成痛苦、贪念有关的事物割断联系。

    佛教的初心就是让人丢掉痛苦,但真正读懂佛教需要很高的智慧。不具备这个程度的智慧,就可能把你引到圈子之外。佛教的书可以读一点,不宜多。无论如何道德经还在圈子内。老成持重的人读道德经无妨。过分单纯的人不管是佛经还是道德经,会弄上颜色,造成麻烦。

    盛世现象不止一次。试想一个大个子,邯郸学步学了个四不像,不但别人瞧不起,自己也挺自卑。

    汉代盛世讲了子虚赋。康老师搞笑,当众表演了一个时长五分钟的“不识字”。最后说,总之吧,写得挺好~叹口气说过:多累呀!然后才指出门道:咱不认字归不认字,但咱认识偏旁,都是山,马子,虫子,鸟。写的是打猎的事。

    司马相如最重大的贡献不是跟卓文君私奔那点事,而是写赋。《子虚赋》《上林赋》,子虚吹楚国,乌有吹上林苑。汉武帝看了飘飘然有凌云之志。

    诗经最早是拿来当百科全书看,而非诗来看的。而孔子是亚里士多德这样大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不懂的都问他。

    所以《子虚赋》《上林赋》的意义不在于司马相如有多会吹牛逼,或者这些拮据聱牙,繁文缛节的文字只是因为炫技才这么流传至今。这些赋的意义在于,它们体现了大汉帝国的广袤富饶、物产丰富,固然作者是那个朝代认字最多的有博物学家水准的通才,固然而这样的通才有本事对帝国做出如此描述,最重要的是,有本事的人这么热爱和忠诚于自己的国家。在汉朝,强大的匈奴就此消失得无影无踪。

    重庆的军事略意义在于对内陆的控制。从秦朝起,重庆就在统一的帝国版图上,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核心部分。所以当重庆沦为陪都的时候,已经打到了核心边儿上了,也就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大一统靠军力,也要靠思想。郡县制就是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从汉代董仲舒变革儒学起,儒学就为大一统提供了思想基础。新儒家把政权的锻造落实到儒学上,不仅把阴阳学说和儒家融汇到一起,也利用对王朝、民族的透彻的认知,从没规矩到树立规矩,使周礼在汉代变得具体化,方才建立起大一统的秩序。汉代中心词——定规矩。董仲舒中心词——三纲五常,

    每个朝代都有胸怀大志的人来设计蓝图。康梁设计君主立宪制失败。效法美法,皇帝不干。想效法英日,皇帝干但行不通。孙学英美,但老被人家揍。跟苏联走,苏联解体了。于是只剩一条路,那就是走自己的路。

    唐朝的长安城是依据周礼、符合周易建立起来的,宫城、皇城、城市环环拱卫。东市是官市,居住了许多达官贵人;西市是胡市,围聚了许多胡人。至今仍说买东西,就是由此而来。

    长安城人口100万,其中外国人2%,这是在外国人眼里颇具吸引力的国际大都市。丝毫不亚于改革开放吸引外商投资的政策,吸引了远隔千山万水的人们在只有古老的交通工具的条件下,千辛万苦地前来投奔。

    天才参考性不强,看看普通唐朝人的价值观吧。

    狂人王泠然给御史的一封信。要求对方给自己觅一门亲事和一个官职,声称自己穷而且困,跟御史当年是一样的,而且因为都是写文章的人,所以是平等的。所以,如果御史贵人多忘事,没把事办好的话,哼,别怪有天在朝堂碰到,我对你没什么好脸色哦!

    找女朋友这事如此拜托有唐朝的特色。在唐朝,婚姻是男人的第二次生命。这封信的态度很能说明那个时代人们的观念。大家都比较狂妄自信。这也是之所以会有摇滚乐队叫唐朝乐队,唱《梦回唐朝》,不是明朝清朝元朝?这里面有一种张扬姿肆的东西。

    狂人员半千给皇帝的陈情表。要求皇帝召集三五千人跟自己一块儿考试,不管考什么,要是有谁比我还好,你杀了我好勒。如果你不听我的,那我就把书烧了,把砚台砸了,我就躲到山上去看你召什么人,怎么用,看你不郁闷死。

    王泠然后来没有大的荣耀,但也为体制所用。员半千是第一位武状元,活了94岁。他们这样的人现在见不到,即便见了,可能会被认为神经病。能容忍这样的人,让他们有机会发挥才干,而不是把才干都拿来发神经。

    李白,王泠然,员半千,都是一水的自恋,自信,狂妄自大的人,在唐帝国大放异彩,丝毫无损帝国的尊严。

    士大夫阶层如是,民间如何?请看平民的离婚态度。敦煌发现的手抄本。就是那个“一别两宽,各生欢喜”的离婚书。结为夫妇本来是天大的缘分,可是过不到一块儿就成了怨家。女的说一句顶十句,男的反目成仇,互相怨恨得跟猫和老鼠似的,打的跟狗咬狗似的。不如分开罢咧。娘子你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另觅高官之主嫁了。似乎整个社会的氛围都是豁达、想得开。仔细想想:似乎比咱们还好点儿,还想得开点。

    过去自信所以未来自信,这逻辑是不对的。要问未来你能干什么?你也不能老嚷嚷自己自信。你也不能觉得有钱就啥都能买。长安城那么多外国人,千山万水跋涉而来,就是是大国风范的示范引领作用。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一诗横绝全唐。无故事,但有一种美的享受、淡淡的忧伤。这种长久的意味深长的感觉更像十五六岁青春期,朦胧的等待,伴随着挫折感,敏感。《春江花月夜》写的是一个朝代的青春期。

    李白

    李白《月下独酌》,喜欢酒,酒量不大但敢喝。能有空间借酒遁入一种境界。怀才不遇是好的,就业不足说明有双创空间。但李白其实是有大才气,因此特别感到怀才不遇的一个人。

    《将进酒》里面“朝如青丝暮成雪”,表明了李白对时间的敏感,功利心强的人才能如此。酒能燃烧,冲绝一切束缚,诗里所述“三百杯”,也就显示一种力量。李白能hold住巨大的夸张的量词。既有警句,也有佳篇。他的诗有极强的气,这口气的确很长,从第一句呐喊到最后一句,因此他确实是巨大的天才。严格来讲怀才不遇不能怪朝廷,怪这个性。

    《梦游天姥吟留别》好好的游仙诗,突然加一句摧眉折腰事权贵。正是表达了这种愤怒。李白的诗跳跃性非常强,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般人写早就完了,但他能保持艺术上的完整性和美感。

    《西游记》

    农业民族含蓄务实。有田园牧歌式的诗的美感并不奇怪,但神怪小说《西游记》就显得尤其特别。

    玉皇大帝是神仙的合法政权,跟如来佛谁大?谁管谁?

    玉皇大帝显得没有如来佛那么法力无边,但为什么他是政权的最高领导?因为权利是有边界的。而如来佛代表社会贤达,法力无边代表至高的道德评判。

    西游记讲的事孙悟空的成长故事,在锻炼中完善自己,从兽性变成人性。之前单打独斗很厉害,连二郎神都不是他对手,取经路上却一个妖精都搞不定,本事为什么变弱了?每次碰到妖精要去搬救兵,去南天门查户口,谁家走丢了禽兽,说明孙悟空懂得依靠组织了。而且懂得面对更为丰富和复杂的社会关系了。

    五个人是人性的五个方面。领导是唐僧,他看上去最弱,最没有本事,但他的本事在于——他是方向感最强而信念最坚定的那个。

    孙悟空和唐僧最开始的矛盾在于逻辑不同。孙悟空的逻辑是用暴力解决一切。而唐僧坚持的逻辑是不能用暴力,因为如果用暴力护送自己去了西天,这么取得的真经没有意义。小学生往往对三打白骨精中唐僧的表现感到愤怒,认为他蠢,固执,肉体凡胎看不清事态,其实是因为太幼稚,明显就离成佛还远。

    孙悟空成佛的时候,外在的金箍没了,内化于心了。

    取经路上的五个人,分别有坚定的心,明辨是非的眼睛,吃苦耐劳的肩膀,渴望美食却经常饿坏的肚子,还有不停奔走的腿——五个人分明是一个人。

    至于七十二变和金箍棒的变化,是心的变化。变化之术就是一个人的活思想、小九九,等成熟之后以不变应万变了。这时候说真话,做真事,当真人。你看如来佛就从来不变。

    最后讲到版图的变化。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底蕴。我们应该对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7年7月1日,在重庆听康震讲《中国文化的自信与力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ycg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