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八零后,家乡在农村。
小时候的农村很穷,记忆中大约三五岁的时候才通了电,再大一些大约六七岁的时候家里才有了一台电视机,是母亲用一头肥猪换的钱买的,全新的,黑白的。就这,还是整条街第二户有电视的人家。
娱乐少的好处,就是可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秉持老祖宗与天地四时相合的自然、健康的起居习惯。
直到随着年岁渐长读书渐入佳境,每每父母已经上床休息,一觉醒来发现我还在灯下读书写作业——其实也就八九点钟的样子,奈何父母日落而息的习惯保持得实在是好——就会觉得我在学习这件事上花费如此多的心神,甚是辛苦。
他们不知道,其实我并未觉得辛苦,反而觉得很快乐。很显然,我体会到的“快乐”与彼时父母眼中的“快乐”并不是同一种快乐。父母不懂我的快乐,所以觉得我辛苦,而我也不是很理解父母所谓的“辛苦”,继续学得很快乐。其实这里面的差别当时的我也并不是很清楚,只是每每听到父母心疼我的话语时就觉得很困惑,想来父母当年没少见着我充满困惑的眼神,而我的困惑在他们看来不是“能吃苦”,就是有点憨傻了。
不曾想,等我成了父母中的一员,看着孩子升入初中,学习任务越来越重,我竟像对号入座一样站在了当年父母看我的心理位置上:看着孩子背着重重的书包早出晚归,嘴上不说,心里直觉得孩子辛苦。
心里觉得苦,就总想给孩子找点乐子,带孩子出去游山玩水,做运动,或者一家三口围坐一起看电视,看电影——我把“乐子”这件事,这种感觉都限定在了最狭隘、最平常、最普通的定义范围内。
我觉得这才是“乐”,我觉得带孩子这样做孩子才“乐”。
我忘了,虽然这也是乐,可是全情投入地去完成一件事,做好一件事,掌握一件事,并且从中获得掌控感、自信感与成就感,那是一种更加高级的乐。
只是,父母对子女,会本能地用心去体会,然后才可能想到用头脑去思考。这也是父母之爱最本真的样子吧。
所以就算当年父母其实懂得我的“快乐”,可能依旧会抑制不住对我的心疼吧。
就像如今的我,也只有在看到孩子领略到了更加高级的快乐之后,才终于可以约略放下内心的徘徊纠结,对之前看似“辛苦”的选择释怀。
很高兴,以父母的角度理解这种更高级的快乐,以父母的角度领会真挚而丰富的父母之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