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群体中流行给女性庆祝“三七女生节”,提到“三八节”多少会有些冷落感,毕竟中文口语里有“三八”这样的专指向女性的贬义词语,“妇女”给人一种上个世纪土气的婚育女性的不美好印象。
先有“三八节”再有“三八”这个贬义词?还是在中国先有“三八”这个词,而国际妇女节碰巧也是这一天,随后这个节日被引入国内的?这无关紧要。
那什么重要呢?
当然是这个节过不过?礼物收不收了?
放眼一看,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是每天都是节日,而且还是专门给女性过的国际化节日,想想还挺难得的。
这天别人送的礼物要不要愉快的收下?还是收礼物虽然开心,但是暗暗对自己和“三八”这个作为女性都会反感的词联系到一起而心有不爽?
“妇女”?“妇女”?人家永远少女心好吗?!
哈哈,那些女人的小心思。
一个“三八妇女节”如年经一般,每年在中国女性的心头撩拨一下,雕刻着她们还未发育完全的女性意识,暗暗揭露出那些让中国新女性心生畏惧的“妖魔”——无趣刻薄而让人生厌,衰老“油腻”而失去魅力。
粗陋又哀怨,刻薄又庸俗,家长里短嚼舌根,没有自我的追求和人格魅力,在对女性的性别歧视上她们做的比男性还凶狠些——虽然用客观的上帝视角来看,上一代女性没有机会受到良好的教育而变成那样的形象,她们是历史的受害者,但不可否认的是,一大批上一代女性的“三八”“妇女”做派影响了不少新女性,给了她们非常好的反面教材。
“三八”和“妇女”这两个词都被深深地打上了上代女性的的形象烙印,单挑出来一个用在80、90后的新女性身上都能造成五百点的攻击,更何况两个词叠加。改革开放浪潮后成长和诞生的新女性们很不愿意自己变成那样,太糟糕了不是吗,自己都觉得过不去。
可见,年轻女性不喜欢“三八妇女节”也是一种迭代的进步不是吗。中国的女性变得精致体面而富有涵养,多才多艺且幽默风趣,不是也很好吗。她们很幸运的拥有了更好的教育和更开放包容的时代背景。世界可以包容她们,她们也在孕育一个更包容的世界。一个更好的未来是中国每代人每个阶层的人普遍且朴素的愿望,在这个前提下,不同辈人之间的矛盾和代沟都变得有价值且和谐。
无论是愿意过三八妇女节还是不愿意过这个节的女性,都拥有各自的态度观点和选择的权利。新中国1949年才成立,近七十年的岁月对一个人的个体生命来说是一生了,但是对一个国家来说,她还年轻;对这个国家的新女性来说,也是极其年轻甚至可谓稚气,女性意识刚刚发轫,保持中立的态度对待就好,好的成长总是需要空间的,对吧。
不说其它的,这个节日让我们女性在面对职场性别歧视、家庭工作平衡问题等而头痛,觉得自己是个男人该多好时,提醒了我们的女性身份和相关的福利。
当女性悦纳了自己的女性身份后会变得更强大,坦诚做自己,建筑起作为女性的自信。
至于那些嘴上常挂着“三八”、“妇女”“问候”女性的人(无论男女),你已经知道了他们的世界在哪一层了。不必理会他们,没教养丢人显眼是他们的事。你需要负责的是自己的心情愉悦,你开心了,世界也变美好了,就是这样。
对了,三月八日这天节日的全称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别忘记“劳动”二字。上代人说“劳动最光荣”,说的没错,21世纪也是这个理儿~
女性们,开心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