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仙
也不知道从何时起,说起诗便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许是因为一个人用他超凡脱俗的才华,把平平仄仄的旋律串联起我们与诗篇的生命。也许是从那时起,"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成了我们一生自嘲的对象,就是那一分豁达,又是那一丝飘逸。揉碎在天边,沉淀着鲲鹏般宏伟的诗篇。
古来诗人皆是做官不得志的人。其实本来值得感慨,如果不是命运释然,佞臣秦桧可能有着王羲之一样的美名,纵使是杜甫,也许在纸醉金迷里也会在朱门里,任凭酒肉臭吧。但是李白好像是从天上得来一般。以诗得名,早就被皇上所知。以至于皇祖下诏,征就金马,降辇步如见绮皓。对于封建时期的士大夫而言,这莫若不是可以光宗耀祖的面子?但谪仙毕竟是谪仙,既知皇上只是识他诗文之妙非为治世之才所折服。也罢,挥一挥衣袖,纵情山水间,笑饮与君谈罢。
"仰天长叹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人生得意的时候,就要如此洒脱,毕竟一干羁绊只是俗套,笑笑也就走了。"苍苍云松,落落绮皓。春风乎来为谁阿,蝴蝶乎来满芳草。"风景这边独好,春风既然来了,那么蝴蝶也会从芳草丛里盛开。"安得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谪仙则是不为开心颜折腰,也许对李白来说,当官只是达则兼济天下而已。
当仙人醉酒卧在船上,看见曾经对饮的明月,又看见水里泛起的涟漪光华,咦,是小时不识的白玉盘吗?只是伸手去捞,又是游戏人间,也许更想追寻那一轮光华,沉醉着看见金樽倒影的月,横下心那么一跃。
毕竟是仙,毕竟是仙? 也许他最后想成为一首诗,就在举头的时候,也在低头的时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