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霾要治源,这不又要治“文化雾霾”了,我觉得首先要搞清楚“文化雾霾”是什么,与传说中“三俗”有什么区别,又与我们常说的“文化垃圾”有什么区别?其次搞清楚它的受众是什么群体,昨晚回家,路上几乎所有人都手里拿着一部手机,脸上都挂着怪异的笑容,我想这些才是快手的受众吧,他们需要什么,需要的是感官刺激去调剂苦闷、惨淡的现实,在包容的社会大背景下,他们的需要还是可以被接受的,甚至对于社会稳定而言,这种需要还是必须的,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评价他们的需要是低俗的,显然是一种霸权,一味堵截只会导致地下市场的泛滥。一方面要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捆在手机上,另一方面又要满足正确社会导向的需要,那么要做的不是禁止“排烟”,而是要净化“烟尘”。最后,我们要看清出问题的不是文艺作品,而是脱管的社会与市场,失位的政府,横行的市场,不均的收入分配,狂悖的社会风气等等,综合起来导致了“雾霾”出现,治霾不是让人们不去呼吸的“掩耳盗铃”,有点雾霾至少还能提醒人们我们的社会大环境有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