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原始狩猎与采集生产方式的游动性群体社会,其游动性带来了平等(不断移动而无法储备收获物,因此只好将收获物均等地分配给全体成员或者用以款待客人,即纯粹的赠与而非互酬性。)
定居并不是人们的优选,因为定居产生的各种困难:群体内外部人际纠葛和对立;生者的人与人纠葛、对死者的处理变得困难(祖先崇拜)。
那么为什么要定居呢?根本原因是气候的变动。冰河时代,渐次从热带迁徙到中纬度地带、高纬度寒带,以大型兽类的狩猎为中心。之后,冰河期之后温暖化,中纬度地带的森林化使得大型兽类消失,在采集方面,季节性变动增加,人们逐渐转向了渔业,渔具难以简单搬动,于是,人们起初在河口处定居。
以渔业为主的人们学会了熏制技术,从而储备收获物成为可能。与此同时,自然产生了简单的栽培和饲养,因此,定居是先于农耕和畜牧的。
随着定居出现的储备,进而带来不平等和战争。
但定居孕育了基于互酬原理的氏族社会体系,这个体系拒绝阶级社会和国家的产生。互酬体系使众多的家庭、氏族和部族社会得以统合而稳固下来,与此同时它也在推动稳定的社会关系再次恢复其游动性,从而恢复平等性。因此,互酬体系抑制着定居化导致的财富差距和权力集中,即它抑制着国家的形成。(氏族社会里管理汇聚并承担再分配使命的首长,不是绝对权力者,当他失去财富,其首长地位也随之丧失。)
在此岔出一个女性的历史地位。定居化使得实际的生产越来越依靠女性,男性的狩猎蜕化为事实上的仪礼性的活动。(远古阶段并不一定存在母系制,且母系并不等于母权)。于是,从事象征性的生产和管理的男性逐渐处于优越的位置,而女性的地位反而变得低下,莫里斯.布洛克认为,在各种类型的社会里,女性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并且往往对生产有重要的贡献,但在国家形成之后、农耕文明开始发达的阶段,女性的地位出现了真正的下降,因此“生产上女性的作用之重要性却被意识形态所否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