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互联网的社会,每天都有各种新词,大数据啊,5G时代了,中国企业的崛起啦,各个企业,各种模式层出不穷,前两年火的的共享单车,随后推出的共享充电宝,共享房屋,共享手机等等让人眼花缭乱。
现在看共享单车似乎陷入了困局,当然想法是好的,理论也是完美的,先拿到现金流再说,这就是一笔巨大的数字,干点什么不行,肯定是最终会赚的盆满钵满,当时竞争是多么厉害,倒闭多少家公司,但同时解决了很多几公里的行车问题。
但是这种需求却不完全是真正的需求。自行车的管理,随意堆放,修理不及时,使很多本来就不需要小黄车的人,更是变得可有可无。不是说不好,只是这个事情因为有很多因素,使得变成了半个伪需求。就像共享充电宝之类的,可能在真的没带,或者急需的情况下才会想起共享之类的,而且也并不是在你需要的地点就有共享的充电宝出现。
简单来讲就是伪需求,也许在少数地方会有一些,但是发展壮大却是纸上谈兵。
那么共享汽车呢?有没有搞头,最终会不会实现,实际上前两年在共享经济这个词出来后,共享汽车就是有的,有几个大城市做了一些试点,但随后也销声匿迹了。
这两年共享汽车没有听说起来,但是买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了。截止今年9月份汽车驾驶员达到3.63亿人,机动车保有量2.22亿辆,并且还在一直持续的快速增长中。
也就说现在买车对于普通民众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虽然赚钱不多,但是想拥有车辆并不难,即便你收入不高,但是有金融和贷款的支持,变的很轻松。但同时就带来问题,道路拥堵,环境污染,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我们都清楚汽车其实在一天中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里都是不开的,这实际上是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让每辆车都能充分的运转,那么车辆可以做到减少2/3的甚至更多,那么对保护环境和交通压力是极好的,瞬间感觉轻松了。
想象一下,手指轻轻点一下,车就到你跟前,舒舒服服坐到或者躺到里头,点开自己想看的电影或者小睡一觉,眼睛一睁就到了。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这是大家都愿意想或者看到的事情,但是要做的这一点,笔者认为可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里面有几个因素。
一、科技还并没有能做到这一点。
数据需要积累和深度的学习,系统并没有自己的意识,需要不断的积累,需要时间。要完成这个,车辆的算法和大数据,包括无人驾驶技术要进一步完善,甚至无人驾驶技术是合法的,在有人驾驶是非法的时候会达到共享的效果。不管是谁,有没有证,只要是合法居民只要点一下就可以自行规划路线,自动停靠在离你最近的地方。所有车辆都是大数据的实时运算,这要求网络和无人驾驶技术要达到某个层级才可以。
二、能源、维护、保养等问题。
消费过高、体验不好、影响共享汽车的发展。我们看出租车的状态,每一天都需要加几次油,用天然气的要冲很多次气,冲电的要冲很多次电。无形中就限制了车辆的运行距离,和保养时间。能源一直是要突破的事情,需要更强劲更有耐力的能源。还有维护保养的问题,这些成本太高,务必就会造成了消费者难以买单,体验不好。这也是实现共享汽车不可进步的问题。
三、车其实是很私有的物品,需要共享么?
车子几万和几十万的几百万的都能开,而且都能达到目的地,为何会有这么多不同价位的车,代表的什么?几百万的车真的值几百万么?显然不是,车一直都是代表着家庭和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工具。豪车就是有面子,有车的在某种程度的上就是比没车的人有优越感,即便是信用卡高率贷的。它其实是一个很私人的东西,至少目前是,而只要有人类社会,这种情况基本就不会消除,这是人类基因决定的。既然有钱有实力,为何不弄一辆属于自己的私家车,它可以是各种形式,无人驾驶,VR全景,智能聊天,等等。就是定制化的,就是自己的物品。为什么要共享?环保跟自己有关系么?
当然了还有安全问题,凭什么信任科技就是安全的,自己的车有自己来保护,自己的车喜欢怎么装饰就怎么装饰,自己的车自己按时保养,人的个性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想与众不同,为何需要共享?
所以共享汽车很难实现的最终问题,还是人性问题,除非真的人不需要用汽车来满足自己的各种个性需求,汽车成为单纯的交通工具,人类需要别的东西来证明自己,否则共享汽车真的很难实现。
你们怎么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