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华书法起源——小篆

中华书法起源——小篆

作者: 中华书画博览 | 来源:发表于2018-03-20 16:27 被阅读0次

在秦统一事业之中,一个重大的功绩就是统一了文字。中国的汉字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在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后,李斯等人才用小篆统一了中国文字。李斯曾经说过:上古创造大篆字体,广为流传,但由于时间久远,人们多不能认识。所以现在删掉繁杂笔划,省略异体字形,改进成为小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字改革。李斯在谈到用笔的方法时说:写字,用笔要急速回转,折画要快,象苍鹰俯冲盘旋一样。收笔好比游鱼得水,运笔就象景山行云,笔画的轻重、舒卷,应自然一体,大方美观。

从《峄山石刻》可以看出,李斯的书法运笔坚劲畅达,线条圆润,结构匀称,点画粗细均匀,既具图案之美,又有飞动之势。书艺之高超掩灭先轨,散绝后贤,使一切写小篆的人皆难入其境,成为后世临摹学书之佳。

峄山刻石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间,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先后五次远途巡视各地七次刻石.此碑是秦始皇公元前

219年,出巡中登山东齐鲁故地登陶县的峄山(今山东邹城东南)时登高远望,激情满怀,派人刻第一块刻石立于峄山之上,李斯当即成文篆字,这就是著名的秦《峄山刻石》。内容是颂扬其废分封立郡县的功绩。前边144字是秦始皇的诏文,后边的79字为秦二世的诏文,原石在唐开元前被野火烧毁,此碑是宋淳化四年郑文宝用五代南唐徐铉的摹本翻刻的。

秦始皇总共只当了11年皇帝,不仅在全新的大帝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还能在其中的5年里出巡五次,刻石七处,经过两千多年的沧海桑田,原石尚存者仅《泰山刻石》和《琅琊台刻石》两处,而且仅剩几块可怜的残石。

秦刻石及现存状况:

1、秦始皇第一次东巡时所刻,最初应立于泰山岳顶秦始皇封禅坛近旁,民国时期1928年,残石被移至岱庙东御座院内。今天,残石仍存岱庙,筑亭保护,仅存9字。

泰山刻石

2、《琅琊台刻石》也是秦始皇第一次东巡时所刻,原在山东诸城县古琅琊台遗址。《琅琊台刻石》至北宋时,四面文字已经剥落三面,残存文字为二世诏书及从臣姓名。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

琅琊台刻石

3、其他已佚刻石《泰山刻石》和《琅琊台刻石》,是秦刻石中最幸运的,虽然仅存残石,但毕竟是两千多年钱的原物,而其他物种刻石,早已不知所终,连一片残石也没有留下来。

《之罘刻石》和《东观刻石》原立于之罘山,北宋时还有残存断石,之后不再为人提及,踪迹全无。

之罘刻石

《碣石刻石》秦始皇第三次东巡时立石,此刻石从未见于金石著录,就连“碣石”这一地方的具体位置也有多种说法,所在何处且定不下来。刻石本身更是无迹可寻

相关文章

  • 中华书法起源——小篆

    在秦统一事业之中,一个重大的功绩就是统一了文字。中国的汉字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在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

  • 《中国古代书法史》(一)

    艺术与人类起源同步,书法与汉字起源同步。 中国书法艺术肇始于汉字产生阶段。可以这样说,中华民族第一位用线条表达文字...

  • 舜公郑金锋书小篆横幅书法作品(三十一)

    昨天(5月11日)上午创作了10多幅小篆、隶书、章草等书法作品,此作品为小篆书法作品,释文:书长读。尺寸:46x1...

  • 书法起源——峄山刻石,小篆代表作

    峄山刻石 《峄山刻石》,又称《峄山石刻》《峄山碑》《峄山铭》,原碑立于秦始皇二十八年,也即公元前219年,传为秦相...

  • 2018-12-05 学习小篆的路上

    2018年的10月份对于我来说有不一样的意义。 为了拯救自己的小篆,就打算认真听小猪老师的课。小猪老师从小篆的起源...

  • 容易混淆的繁简字对照表

    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汉字的演变也是书法书体的演变,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再由小篆简化成隶书,由隶书简化成草...

  • 书法其实就是你的心画

    靠近,书法。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 书体沿革流变 从甲骨文、金文 演变为大篆、小篆、隶书 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

  • 石鼓文“小鱼”,国画“月季”

    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

  • 2018-04-03

    书法主要分为五种字体:篆、隶、楷、行、草 (1)篆书: 先有大篆后有小篆.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 公元前二二...

  • 写好篆书要从这几点下功夫

    学习书法,要有法可循,一是学习书体的先后顺序之法,二是习字之笔法。 小篆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华书法起源——小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yyb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