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岁月像流水,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不知不觉同年级不同城市上高中的两小孩16岁了。新冠肺炎疫情给学习、生活带来很大冲击,暂时无法回归学校,学习转到线上网课开展,跟同学在一起的日子少了,跟家庭相处的时间多了,急于成熟、飞扬的个性彰显,抵触大人的说教、唠叨,一颗青春期懵懂躁动的心,怀惴着美丽梦想,如同小小的蚕蛹,在茧里挣扎,期待脱离管束,青春与汗水、泪水作伴,恣意生长……
16岁的小子阳光帅气,成长为1.8米的大高个,爱音乐、体育运动,据说每天晚自习前一小时用来打蓝球。去年10月去重庆一周直到周六晚十点才见他一面,正值高一期中考试完选科分班,成绩本很优异的小子向全家人投掷了一颗雷人的炸弹:当导演是初中以来的梦想,想考北电导演系,想选文科。小子之前学习一直很刻苦,初中开始主动申请住校,周末和寒暑假少有假期,被各种学习班填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小子以优异成绩升入高中重点班,数理化近乎满分,一直期待着破茧而出茁壮成长,听到他的这个“梦想”,全家人甚为震惊。反应最为激烈的莫过七旬多的老父亲,嗔怪小弟放松对他的管教,断定小子思想跑偏心思没放在学业上。作为唯一姑妈的我对小子此举有些意外也表示理解,因在暑假期间也经历了类似的场景,同年级仅相隔八个月的06后珊同学在中考完后提出想学舞蹈、学音乐的梦想,在小县城并无专业的培训机构,升高中也无充足的精力去练习,在反复掂量了好些天后决定放弃终于让一颗躁动的心得以平静。2020上半年的疫情对孩子们造成不小的冲击,估计网课期间小伙伴们没有少神游于电视综艺节目,被舞台上光鲜亮丽的选秀栏目打动,殊不知那些经过层层选拔崭露头角的俊男靓女背后有怎样多年如一日的长期才艺打磨锤炼与坚持,从培艺大军里真正能够出道的又有几人?从小没有朝艺术方向发展,祖祖辈辈也没人入圈,朝演艺发展谈何容易?这个梦想是不是有些“破天荒”?这种快餐文化、娱乐至死节目是怎样在毒害孩子的价值观呀!社会真正创造价值的还是靠科技进步,我们不应更坚定地追崇科学家吗?小弟的疏导方式令我折服,没有婆婆妈妈的说教,没有家长命令式的阻断,而是和风细雨般给他分析未来前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随后量身定制目标,知难而退或知难而进都是一种成长,庆幸的是小子懂得前路的艰辛没有钻进牛角尖,默默深藏了那份喜欢,最终没有偏离航向。取与舍就在一念之间,在人生抉择的路口迷茫、挣扎,当你真正面对生活的残酷与现实,承认自己其实很普通、很平凡,才是真正成熟!内心的安静,大凡都是反复沉浸了灵魂深处的波澜,有些深烙的阵痛和失落,经历才能惧畏,不得不面对的以后,此岸彼岸,不会再惋惜末圆的梦!
16岁是一个天真烂漫爱幻想的年纪,在他们的眼里,大人似乎与世纪落伍,而且天下父母好象长一个模样,永远啰里啰嗦只知强调学习,殊不知知识是通向未来的敲门砖。大人眼中的孩子,貌似身体噌噌地长大,心智明显还不成熟,除了懵懂还是懵懂,满腹心事,回味那场愁肠百结的青春偶像爱情剧,期待与童话里的王子或公主来一场美丽的邂逅;学穿衣打扮,在意自己的妆容,反复检阅镜子里那个越看越不够完美的自己,期望个子再长点、皮肤再亮点、身形再瘦点;向往自由,追求时尚,课堂总喊着累,却可以一个人机不离手,疯玩到晚十二点不睡;塞着耳麦,明明能哼很多中英文歌曲,却常为写文章、念英文单词发怵,大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时光如流水转瞬即逝,岁月不会让每一个生命都永远青春,高考是场博弈,它会留给我们追求幸福、彰显价值均等的机会和作选择的权利。16岁正值妙龄,无奋斗不青春,愿用智慧和勤奋书写芳华美好的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