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初识如来之学

初识如来之学

作者: 天狗螺 | 来源:发表于2018-02-03 23:24 被阅读0次

我一直以来对佛教都不感兴趣、知之甚少,而佛学一直被我内心贴着“宗教”甚至“迷信”的标签,直到三天前我在《得到》上读到了熊逸大神的4篇关于佛学的文章。这几篇文章引起了我两天的思考。

隐者熊逸

熊逸当然不是在传播佛法或是推广佛教,他像对待之前的儒家经典或是易学一般,从各种维度钻研、解读后,褪去古人精心包裹的表达方式和后人有意无意的改造,用世不恭地大白话一语道破天机。
也许这种对待经典的方式容易激起民愤,所以熊逸一直选择隐姓埋名。

文章讲的是:
1.从历史的角度解读佛学典籍才能捋清思路。
2.佛陀悟道的初衷:回头是岸
3.佛陀悟出的“道”:缘起性空
4.金刚经的核心精神:破相

王子成佛

在2600多年前的印度,大多数人悲惨地活着,所有人都相信他们即使死去也会以“人”、“畜生”、“饿鬼”等六种形式不断重复悲惨,所谓“六道轮回”
王子释迦摩尼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放弃王位,抛妻弃家,置身苦海,终于在一颗菩提树下“悟道成佛”,感受到了如来于六道之外的快活。此后他广播佛法,目的就是希望所有人都像他一样脱离苦海,到达彼岸
这哪里是什么迷信的神怪志异?分明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又有行动力的理想先驱纯粹的思想努力嘛!许多神迹想必是后人的杜撰添加吧。

对当时绝大多数的印度来说,永生居然是必然的,也是痛苦的;死亡或者解脱才是人们想要追求的。中国人习惯了“积极生活、悲观厌世”,当时的绝大多数印度人则是“悲观生活、积极厌世”。释迦摩尼有生之年如果亲自到中国传道可能根本收不到几个信徒,更不用说在今天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幸福的时代,很多人自然不需要解脱之法了,但是佛陀的精神境界和他在思考世界本源过程中展现出的的哲学思辨和严密逻辑却很让人着迷。

现在的世界还是苦海吗?

现在的人们普遍对心理学很感兴趣,因为心理学是“幸福学”,它让你认清自己的内心世界,劝你接受自己、成为自己,融入这幸福的世界。但谁又能确保这个世界一直都能保持这个平和的样子?当科技进步到小国也可以轻易掌握核武器,一场战争就可以让整个生态系统崩溃;当某种细菌病毒突然进化到无法被任何抗生素杀死,人类就可能大面积死于一场普通的感冒……谁又知道这相对长期的幸福安定会不会只是人类长期悲惨的短暂一瞬?
出家大可不必,但我想懂得一些佛学道理的人更应该是一个胸怀宽广、勤于思考、积极善良的人吧。

相关文章

  • 初识如来之学

    我一直以来对佛教都不感兴趣、知之甚少,而佛学一直被我内心贴着“宗教”甚至“迷信”的标签,直到三天前我在《得到》上读...

  • 圣人之学落地分享会

    习圣人之学 过自在人生 关键词笔记 自在 真正心无挂碍 如,本体。如来 九死一生 圣人之学 100多部西方著作 1...

  • 读《论语》谈君子:三弟子问君子

    《论语》论学,有为人之学,为学之学,为政之学,而为人之学无疑是核心。为人之学,也就是君子之学。孔子谈君子的话不少,...

  • 圣贤公式

    老子之学是哲学,是万学之学,复兴国学,不可不更多的研读学习老子之学。甚至可以说,孔子之学、孙子之学、韩非子之学、墨...

  • 俊雅的佛,雪域的王,此生愿与你携手走过红尘陌上

    01 还记得与你初识时,我正是十七八岁的年纪,那些年大家都被“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爱得深刻,爱得心痛的...

  • 精英之学和大众之学2019-03-28

    精英之学和大众之学 儒学是君子之学,精英之学,是培养君子和精英的学说。但儒学又应该是大众之学,人人可学,有学无类。...

  • 读书的方法与艺术(读书笔记)

    楼宇烈:为什么读书? 《论语》“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为己之学”, 也就是“君子之学”。 读书,就是为...

  • 孔子家风,仁以为乐

    孔门教人以两事,内以性命修身之学,外以经世济民之学,所谓“修己安人”之学,庄子称其“内圣外王”之学。孔子...

  • 读书之道

    晚清名士王闿运在给弟子授课时将读书的志向分为三种:“功名之学,诗文之学,帝王之学。” 所谓功名之学,乃...

  • 道问学

    子曰 古之为学为己,求仁; 今之为学为人,谋利; 是以有圣人之学,有小人之学,有明道之学,有功利之学,可不审乎?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识如来之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yyp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