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班,挤在公交上一个去年三月参加培训时认识的朋友微信上轻问:下班了吗?
当时真是余愚钝,竟没有发觉这背后的脆弱。但是应该是有事情,不然不常联系的她不会贸然来此一句。
原来是下午开庭,对方律师不按套路出牌,法官也没有及时制止,让他们当庭有些失利。这位朋友很自责,觉得是自己气场不够、准备不足才会出现这个局面,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
估计也是因为庭审导致她的师傅心情不好,所以虽然不责怪她但是也没有安慰,而是说她的情绪调节能力不够。
我想起之前猫群里有人说,六项精进里最后一条就是“不要有感性的烦恼”,便将这话转述给了她。她似乎有种鹈鹕灌顶的感觉,说自己茅塞顿开。
其实这句话也给我巨大的震撼。其实在我看来,想要做到没有感性的烦恼,那就是要让自己保持理性。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被自扰,是因为常常局限于自身的处境,看不到更长远的未来,于是近忧不断,这才丧失了判断和决断。这与紧急重要模型的四象限法也是异曲同工。如果能把远期目标作为行动的标准,自然会少很多烦恼。
但于我而言,这个问题还有更深的一个层次:我们到底该追求成为什么样的人。
朋友说她觉得自己没做好所以沮丧,但是师傅觉得没必要。这种不理解让她难过。
抛开被理解这层观念,我想说被认同的重要性。我们需要被被认同吗?需要什么程度的认同?
从来到这家律所开始,老板就喜欢用他的方式来指点我,他以为那是教导,但对我来说那是种打击,让我更不自信。我极度渴望成为老板认可的人,因为老板说那样的人才能游刃有余。他希望我做到,却又否定我,说我不具备成为那种人的条件。以前的我非常痛苦,觉得这都是自己的错。
直到今年,我终于明白,老板自己都是矛盾的,他的逻辑是错误的:他让一个不具备他眼中前提条件的人去成为他想要的人,这就相当于一个人认为学到地道英语必须要在外国生活两年以上,现在却要求从未出国的人掌握地道英语。
而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不再需要从权威眼里寻找认定自己的价值,所以成为什么样的人应该由我自己决定,没有必要为了别人的认可去否定自己,如果自己内心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不能悦纳自己,生活怎么能快乐,不快乐的过程能抵达快乐的终点?
挣扎痛苦了两年半,终于决定不管他了,做好自己就行。这下反而淡定了很多,也终于有了做进取型选手的根基。
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这才是最厉害的目标,无人可以置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