啜其泣矣!何嗟及矣?-----写于“教师运动”之中
作者:
瘦马驮诗天一涯 | 来源:发表于
2018-05-28 14:07 被阅读164次
“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的五月,在jy的校史上注定是不平凡的,高二教师提出的种种明显违背精中管理 方针的措施却获得了初步的认可,这是否寓意着大事的到来?“精中模式”正在遭受强震,而这场“运动”于学生中造成的影响,依旧是无法估量的。
早在春节刚过,我们就已见证了衡中学生颇具规模的“二二四”运动,但那毕竟是由学生自主发起的,而在精中,由老师率先提出对学校制度的质疑,实在是一件稀罕之事,两所学校的近乎专制的管理制度师出同源,而类似事件的接连发生,便不是偶然。
请允许笔者引用一段高二教师文件中的话“停止扭曲的、无理的课堂审问制度----”“扭曲的”“无理的”,这是教师团队对所谓“神奇”的精中模式的评价,固然只是一个方面,但这难道不正揭示出问题所在么?
实行了多年的“高效6+1”,在带领学校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也渐渐地有些锈蚀,理念依然新颖,但付诸实践时却流于表面,教条主义、官僚主义大行其道,连校报、大型活动,也几乎成为对“某位大人”的歌功颂德会,施行时的形式化必将导致结果的模式化、劣质化,试问学校办教育的本心何在?是否又会变成“考试机器”?“扭曲的”,何其准确。
教育模式的形式化,仅仅是一个方面,管理制度的专制化更是个中缘由。一座靠强制措施、靠统治专政建立起来的的大厦,其地基必然是不稳定的。jy照搬照抄的衡中模式,只是畸形变态制度的又一场胜利。不安定因素早已在滋生,而管理者却忙于粉饰太平,对于他人的合理建议置若罔闻,试看每次外来学校参观,学校会将违纪扣分公示、通报批评统统撕去;“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如此心急地掩饰,恐怕有见不得人的原因,对于司空见惯的学生来说,则更像“此地无银三百两”了。于是在粉饰与压迫之下,随时有反抗精神的酝酿,而此次事件只是一次集中的爆发。
诚然我们不能否认,或许高二老师们只是为了一己之私利,为了自己更舒服。但这次“运动”终究是一个好的范例----斗争,总是可行的。鲁迅曾言:“面具戴长久,就会长在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端坐在象牙塔中的大人们也应当被揭一揭了。我们的“教育航母”撞上了潮流的冰山,而甚至有些家长鼓吹着航母将冰山撞沉,也实在是愚得可以。让泥古不化的无论家长还是领导都留在船上吧,黄昏迎接着他们,改革的春风吹起,改变是必须的。
最后,我想声明的是,或许将整个制度推倒重来是完全不现实的,毕竟我们也从中受益。但有适当的改变,有了这种尝试,便会有更多的对航道的修正,总是没有坏处的,这当是此次“教师运动”真正也是最后意义之所在吧。
说明:
这是孩子就学校发生的一件事(要求月中让老师让学生休息半天)的评议。有感于他的认识和直言不讳。故录之,多年后他再看是否还会有这份感慨?
补充:尚在寒假的时候,因学校提前开学,孩子就很是不满,休月假的时候,不断对衡中学生勇于罢课坚持到国家规定的正常开学日才到校的举动赞叹不已。紧接着,五一小假,欣闻学校有可能会月中放假,雀跃不已,记得当时天尚早,我还在洗手间,孩子在外面迫不及待地想和我分享这份喜悦,然后我们商议如何安排行程,不出意外,由我去学校附近开酒店陪他一天,如果他父亲有空就一起去。孩子欢欣鼓舞带着期望返校了。后来不断在群里或其他渠道获悉此次福利得以兑现的真正原因,然后就是学校各项举措应对这项对于外地家长如同鸡肋一般的月中假(下午五点半到次日下午六点后改为次日中午十一点半 ,孩子给命名为“非同寻常的十八小时”):必须家长本人来接,一次接次次必须接等。因我正好在外地不方便去接孩子,孩子父亲本来已经两个月没有见到孩子了,本计划正好去学校陪孩子住一晚吃一顿饭见见孩子,也因为这个苛刻的条件打了退堂鼓。于是在临放假的最后一天的中午,孩子终于打来电话,主动表示我们不用过去,太麻烦了。还不如不放这假。估计这篇文章就是孩子在这种失而复得一切落空恍如被骗的状态下写就。
本文标题:啜其泣矣!何嗟及矣?-----写于“教师运动”之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zawjftx.htm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