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6
越想要,越不能表现出喜欢。
知荣辱,懂进退。
经过这次大战,李嘉诚意识到,房地产市场似乎已经不再是他一家独大的时代了,所以得找点新玩意了。他跟上次从塑胶花市场退出一样,再次未雨绸缪,而这次他看上的东西,就是通信行业。
李嘉诚是只要竞争激烈就退出,去找新项目,不像刘强东他们,和对手死磕,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李嘉诚都去搞超前的,等大家反应过来他就走了,这是个实业家和资本家结合的人,他前面先把生意做出来,然后就卖掉,就像一个连续创业者。后来就变成了更像一个投资者,而且是那种很有智慧的人。为人处世,只要有利,名声什么都可以不要。名利都当做了工具吧,随时可以弃,他一定有很多帮手,不然一个人会累死的。不贪心,不急躁。有钱大家赚。企图每把生意都赚钱,一看就没做过生意。长年的耐心等待。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大势者,不足以谋一时。说的就是你的格局,如果你只盯着眼前的这点利益,那么你的利益将越来越小。人生就像珍珑棋局,你越是往牛角尖里钻,越是死棋,相反以退为进,暂时偃旗息鼓,往往到豁然开朗。
提前布局,耐心等待。心里吃不到热豆腐。不要上蹿下跳的,投资看天时。
逆势投资,都会被人骂成傻逼,李嘉诚也有过,所以看到这里,你还要那么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吗?
很多时候别人骂你,不是因为你错了,而是因为你和别人不一样。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就说,每100家破产的企业中,有85家都是因为领导者的眼光不够。没有抓住机会。优秀的企业家,就应该是天天闲着没事干,到处找机会,思考未来的那种。所以别看你忙成狗,但恰恰是因为忙成狗了,所以光顾低头拉车了,而忘记了抬头看路。也许正走在错误的道路上,也未可知。那么这样的话,你越努力,反而混的越惨。就比如李嘉诚,如果他要不做地产,仍然努力的做他那个塑胶花。恐怕70年代就已经倒闭了。无论他多努力也没有用,如果他只盖房子,而看不到资本的力量,那么他到现在估计就是个包工头。顶多是个小开发商。根本成不了富豪,更成不了亚洲首富。
所谓危机,有危险,也有机会。李嘉诚的生意眼光很好的,到淘金的地方去卖牛仔裤。
他怎么发现投资机会的?
随时留意身边的新闻。做大买卖一定要有贵人相助。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你先准备个一两年,不要着急,不要上来就要求回报,不要看小利益,相当于斤斤计较,最是浪费时间精力。
在财富界有这么一句话,只有傻瓜才会用自己的钱赚取财富,别人的钱才是成功的真正钥匙,李嘉诚也经常说,投资的过程中要尽量用别人的钱去盈利。
那么怎么用别人的钱?先去结交有钱人呗。
懂得借用别人的钱发自己的财,只是富人思维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是,借用别人的力,发自己的财,李嘉诚周边有很多智囊,不断的给他出谋划策,而进军内地,他也经常找一些企业合作,比如2006年和黄地产就和深圳中航集团联手,开发华强北综合发展项目。中航看重了李嘉诚的运营经验,而李嘉诚看重的是中航的本地关系。所以这就是1+1>2的效果。李嘉诚经常说,一个人一定要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不要逞强,不要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如果一定要面对这样的事情,那么就要找能干的人去干。而不要自己不懂装懂。后来很多成功企业家也都说,世界上的钱是赚不完的,你只赚你会的那部分就好。人应该努力把自己擅长的做到最好,千万别去做不擅长的东西。因为那样付出和收获通常不成正比。就比如老齐的专长是在财经和投资,能把复杂的问题解释清楚。如果你非要让我去学英语给别人当翻译,我一定会饿死的。
又认识人脉又能赚钱的一个方法:
如果你要想赚钱,一定要在一个趋势之上的行业里扎根下去,这样才能获得广泛的人脉支持。成为第一名,然后名利自然就来了。
很多人都觉得富人的工作简单,他们就是每天到处谈生意,而自己几乎什么事也不干,其实生意的本质,更多就是人脉,有人的地方才有生意。所以初入职场比的是工作能力,但5年后,其实大家比拼的就是人脉以及你的经历。所以多认识点比你牛的人,多让他们占你点便宜,这也是一种投资。而且是永不亏损的投资。
持续的赚钱很重要,而赚到所有的钱,那就是你想多了。贪心了。
这些大师们,都有一个特点,他们始终会抱有一个业务,是天塌下来你都能够赚钱的。绝不会为五斗米折腰。
李嘉诚投资还有一个原则,叫做不为最先,等别人把路趟出来,他看明白了才会出手。比如当年日本推出2.5G电信网的时候,李嘉诚就没看明白,所以没出手,直到真正的3G推出来,他才开始大肆收购牌照和电讯公司。这其实也是很多大公司的做法,比如腾讯,他们也是一般采取跟随战略,一看市场有苗头,就先看着,不着急动手。等出现了一定的趋势,然后开始自己干,在最后趋势越来越明显了,他们开始并购一个比较成熟的公司过来,跟自己的业务相结合,然后瞬间占领市场份额,比如他自己做易迅电商,后来并购了京东,促成了京东和易迅合并,从而对抗阿里。
李嘉诚的这一生,做过太多的行业,为什么要这样,主要是因为时代在快速的变化,所以拥抱变化的唯一办法就是自己必须也得跟着变化。他从当茶楼的跑堂开始,就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总是想换个活法。也正是因为这份敏感,随时随地的拥抱不确定,才让他有了今天的成就,如果他当时觉得当跑堂的挺好,管吃管住,那么他可能今天仍然是个跑堂的。如果在别人的塑胶厂里他当了总经理,看起来已经是个高管精英了,如果他满足于此,那么他现在顶多也就是个退休的老头。每个人都有压力,李嘉诚职业转换的时候,自主创业之前,他老妈也是跟他闹的,家长永远都告诉你要知足,要稳定。但大是大非面前,李嘉诚永远有自己的主意,但我们有几个人能做到呢?你越追求稳定,就越是不稳定。那些10年没有换过工作的人,收入一定会落后于频繁换工作的人。这不是不忠诚,而是时代变了。节奏更快了,你能够频繁换工作,至少说明你是有市场需求的,而且在换工作的过程中,一般只有新兴行业才会大规模招聘,所以你其实是在追着趋势跑的,接触的也是更加先进的东西。经历不断丰富的同时,认知也在提升。所以大胆去经历吧,如今就是这么个时代,要么主动拥抱变化,要么被动被淘汰。没有中间路可走。
都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曾经也有很多人说李嘉诚是狗屎运,而李嘉诚自己的解释是,我靠的是谋略而非运气。
一生折腾的少,那么人生就平淡的多。
李嘉诚在2011年11月,以13亿元买下重庆的住宅用地,一个月后,他又在南京和大连花了73个亿,疯狂拿下4块地皮。当时别人都看不懂李嘉诚,有钱也不能这么任性吧,人家正在调控,您这么四面出击,真的好吗?结果就不用说了,现在返回头看,2011年是一个上车的好时候。很多人买股票,都会在上涨的时候买,真要是市场下跌了,他就不会买了。于是他就错过了低吸的机会,而追着行情热点买,最后也就变成了高价买入,那么又有人问了,低了买就一定好吗?答案肯定是不一定。有些公司你买来是抄了一个底,但也有坏业务的公司,你买来就砸在手里了。所以低买高卖其实讲的根本就不是价格,而是价值,当公司的价格低于价值的时候购买,而当公司价格高于内在价值的时候卖出。只有这样你才能够战胜市场的平均收益。
李嘉诚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那就是他抓住了一个又一个逆势扩张的机会,在别人忙着保命的时候,由于他的资产质量更好,所以他敢于乘人之危。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李嘉诚的和黄就将缅甸阳光的货柜港权益增持到了80%,后来和记港又购入了泰晤士港,一举打入了英国港口行业,同一年他还收购了美国西部无线公司5%的权益,以及西部个人通信20%的权益,从而打入了美国移动电话行业。转过年来,他又进军印度和非洲的电信市场,同样是大规模收购。
李嘉诚深深知道,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时候,你看中的东西,根本得不到,而只有在逆势之中,这些人才会松口。所以越是到危机时刻,李嘉诚往往越是兴奋,他早早的准备好了资金,就等着冬天来的时候,四面出击。每一次危机,对于李嘉诚来说,都是上一个台阶的机会。很多之前拿不下来的生意,危机一来,全都好谈了。
李嘉诚的逆向投资,其实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你首先要反人类,在别人一片恐慌的时候,你要清醒。甚至还要被骂很久的傻逼。巴菲特常说,你得有一个内部计分卡才行,也就是不能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内心强大。否则非常容易被形势所吓到。因为每次危机都显得那么的与众不同,那你凭什么去押注未来。万一买完了一直跌呢?跌破产了呢?岂不是血本无归。其实没那么悲观,李嘉诚看重的逆势收购的项目,他一定先想好一件事,那就是不靠资本市场,我能不能赚到钱,如果不靠股市,这个公司照样每年赚大把的利润,而且利润还在不断增长,10年能够通过每股收益收回投资,那就没什么可怕的。未来如果他再下跌,那就应该继续买入。他买房子也是如此,房子跌了,很重要吗?香港的未来还是要发展的,经济也还是要增长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是过度投机的结果。更何况股灾楼灾,已经让股票和房价跌倒了价值以下。就比如说现在如果房子一直跌,每年跌20%,你还会买吗?绝大多数人肯定不会,大家都觉得我可以先租房再等等,多租一年就能少花几百万,我当然要忍一下了。但当房子跌一半下去之后,他就重新具备了投资价值,当租金可以覆盖贷款利息的时候,他的价格就合理了,即便日后再跌,那么作为长期投资者也是可以入场了。一个房子租20年就回本了,根本不必考虑他的交易价格。
当你认识到了一个资产能给你带来的现金流之后,其实他的风险也就消失了。还得拿开车作比喻,当你目视前方看着道路的时候,手里的方向盘自然而然就打直了。老太太进超市,他会恐慌吗?会害怕猪肉跌价码?他巴不得猪肉掉价呢,猪肉天天掉价,他也不会担心,因为他知道猪肉的价值应该是多少。而我们之所以恐惧,是因为我们压根不知道房产和股票,真正的价值该怎么计算。你不抬头看路,只盯着方向盘,那么肯定会把车开到沟里的。
李嘉诚的投资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扎堆,他的个性很低调,是一个不合群的人。所以太热闹的事,他一般都不去。如果真看好一个行业,他也通常会想办法绕过人群,直接达到目的,比如他当年做塑胶花的时候,他就非常反对通过洋行中介去跟欧洲人做生意,他希望绕过洋行直接找到欧洲人。当别人聚焦于一个产业的时候,他总是往上游发展,工业扎堆,他就去盖房子,互联网扎堆,他就去搞电信。老超人这套投资智慧,已经相当纯属。
李嘉诚很多时候通过市场行为去判断市场阶段,比如之前大家都知道擦皮鞋的股市故事,说的是老肯尼迪去大街上擦皮西,听擦皮鞋的小孩都要攒钱买股票的时候,他就要抛售了。而彼得林奇也有鸡尾酒理论,他说在酒会上,有人一听说他是基金经理,然后端着酒杯离开了,而不是像他打听股票的时候,他就知道这是一个建仓的绝佳机会。李嘉诚也是如此,没人的地方是不是机会这个不好说,但人多的地方绝对是个坑。百分百正确。
李嘉诚的投资一般都是以10年来计算的,他说放长线才能钓大鱼,但他也不是盲目的拿着不放,而是要先分析消费需求,看看未来的市场环境,在进行投资。
老超人投资一个行业,他习惯性的要做到垄断,因为只有垄断了你才能掌握话语权和定价权,他无论收购港口还是电讯,都是组团收购。就像玩大富翁游戏一样,他总是企图把自己掌握的资产连城一片,这样他的市值才能最大化。我们虽然没有李嘉诚那么财大气粗,但这只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我们在做投资的时候,一定要找那些有垄断地位的,有价格控制权的企业,而不要找那些天天深陷市场价格战中的企业。
这大概就是李嘉诚一生的主要投资经历了,我们通过了两本书,来讲了李嘉诚的一生,他的起点很低,35岁才算小有成就。真正的拐点性的机会44岁的时候才出现,随着长江实业上市,李嘉诚才算是走入了大家的视野。但在他50岁这一年,收购和记黄埔,才让他的事业进入高峰,成为香港顶级富豪。然后他60岁的时候,才走出香港,全球化布局,以及进军内地市场,这才成为亚洲首富。可以说,李嘉诚的钱,99%都是50岁以后赚的,90%都是60岁以后赚的。所以年轻人不要着急。把前面的事情做扎实了,当你掌握了方法,后面的钱自然而然的就会追着你跑了。如果年轻时候不努力,没有经历,活得浑浑噩噩,那么岁数再大也是白活。年龄对你没有半点帮助。所以,你要想成为李嘉诚,现在努力还不晚,你需要抓到经济发展的天时,找到适当投资对象的地利,自己还得拥有知识,掌握正确的方法,这才是人和。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