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诺爷写作特训营读书
碎片化时代,该怎样进行知识管理?(三)

碎片化时代,该怎样进行知识管理?(三)

作者: 曼草 | 来源:发表于2017-09-24 12:02 被阅读39次

    (PS:持续整理更新中的知识管理文章,来自拆书帮帮主赵周的付费音频,自觉是不错的内容,所以整理分享出来,希望对你有用。)

    01

    自从人们用了智能移动电话之后,人们的“电话”越来越少,“移动”越来越少,“智能”也越来越少,所以老有人说,你把用来看手机的时间用来看书就好了,你是否认同这个观点呢?

    反正我是不认同的,因为实际情况是,如果学习者自己不构建自己的学习体系,那么你看书看手机都没有多大的用处。

    没有知识体系的人,要么听风是风,听雨是雨,要么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所以你的资料库怎么样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把你脑中的知识构建成体系,这个非常重要。

    02

    谈到知识体系,很多人认为就是要认真读完一本书,画出这本书的大纲,找出作者的知识体系和脉络来,其实不是这样的。

    对于实践派的知识管理来说,重要的是把不同来源的知识构建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就像是一位建筑师,这里借来一些砖块,那里借来一些砖块,再参考别人的设计,拿到自己手里,建立知识链接,搭建自己的塔楼。把不同的知识举一反三后,整理到自己的大脑中,就像王语嫣一样,能够融会贯通、反思经验,指导应用。

    举个栗子。

    三个和尚没水喝,这是个信息,对他进行概括,有可能你会说,人多之后合作是很困难的课题,但它这时候还是一粒沙子,我们怎样把它加工成一块砖呢?

    你可以这样问,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喝呢?为什么一个人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因为做多做少都是自己的。那两个和尚呢?那就涉及到合作,但是任务分工和利益分配也比较简明清晰,多到三个之后,再去进行任务划分和利益分配时,难免会涉及到分配公平、感受、关系、性格等等因素,于是就会出现偷懒、嫉妒、政治、争斗、帮派、倦怠等等。

    继续问,那要是问题不解决会怎样?

    合作会很难,或者把人组织起来的成本很高,这就是追问前因后果了。

    再对这个信息进行适用边界的提问,就是,有反例吗?或相反的观点?

    很显然,任何超过三个人的组织都是这个问题的反例。比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那么这个信息适用于什么情况呢?用于提醒,不要以为把人凑在一起就可以实现合作,你需要精心设计让人能够合作的绩效制度和组织文化,这样,平时要多关注大家的感受。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它的适用范围主要是提醒说,在智慧、思路、视角等方面可以集思广益、头脑风暴。

    除了适用边界之外,还可以问,有没有跟这个看起来差不多的信息?比如,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这个和前面的两句话有不同吗?有,讲的是中国人,它暗含的意思是中国人的民族性中有一些不利于组织的因素,对这个有兴趣的可以去读一本书《中国人为什么组织不起来》,这样追问完了前因后果和适用边界,就可以去写自己的A1和A2了。

    A1自己的经验,比如自己的第一份工作里,总监暗中给项目经理作梗,情况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特别强调组织文化和价值观,所以在人员高速增长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强的凝聚力,公司业绩也增长得很快,具体情况是blabla……听说过、见到过的例子都可以。

    A2目标是提升自己团队合作能力,但是自己人微言轻,不是管理者,怎么办呢?那我可以从高中同学会开始啊,因为自己做过班长,可以建个微信群,拉几个活跃分子,大家先讨论讨论怎样让更多的同学之间有感情连接,A1A2就可以了。

    03

    你发现了吗?通过这样的对一个信息进行前因后果和适用边界的追问,这样就对一个碎片化的信息,生出了一些可以跟其他砖块相连接的关系,那么两个甚至更多的知识点之间就不是互斥的,而是相关的、对接的了。

    和上面差不多的语句还有什么呢?比如桃园三结义……

    各种不同的知识点有着不同的前因后果,相互衔接,有着不同的适用边界去界定,有着各自的A1A2互动,就会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相互关联、触类旁通,将知识构建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内化在大脑中,这是最好的知识管理,比你分门别类放到印象笔记里要好得多。

    好,第三招,垒砖成塔,构建体系,你学会了吗?一定要用起来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碎片化时代,该怎样进行知识管理?(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zdk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