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短评||《当幸福来敲门》
这也是一部豆瓣高分电影,而且排名相当靠前,在豆瓣高分影片排行榜前250名中位列第24。
有的时候我不禁要质疑,这排名都是谁排出来的,我觉得这又是一部虚有其名的高分电影,到底是哪些人在追捧这样的电影,到底好在哪里?
《当幸福来敲门》在2006年上映,是由美国拍摄的一部家庭剧情电影作品,口碑不错,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但是我在观影之后,发现这又是一部盛名之下,其实难负的伪佳作。
多数黑人男主角的电影我都不喜欢,首先在电影当中,这些黑人的原生家庭个个都是混乱不堪,个人家庭内部矛盾重重,看着就让人烦。
欧美电影当中可能有一个比较典型的特征,如果有色人种是电影中的主角,那就让有色人种出身于混乱不堪的原生家庭,然后通过自己的不断的个人努力,实现个人成功或阶层跃升,充分体现出个人英雄主义情怀,从而为此大声喝彩,仿佛大声说着,看,欧美国家都有着个人英雄主义的传统,每个人都有实现个人成功的机会,来吧,奋斗吧,伙计。
电影中的男主角,在把自己的家庭搞得一团糟之后,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过着一种半流浪的生活,同时还参加着新经纪人为期一年的实习。
然后也算很辛苦,很努力,在我们看来,也不过就是没啥技术含量,推销性质的工作,股票交易经纪人。
而这项工作的主要能力要求就是会拉关系,会营销,比脸皮更厚,比抗击打能力更强,对潜在的客户刻意拉拢,绝不放弃,对,死缠烂打,绝不放弃。
这些能力和素质,我们国内做传销的都具备,我们中国人可比老外卷多了,如果我们国内的这帮做传销人员到了美国,估计个顶个的都是牛人,中国人到了海外单打独斗,那种坚韧,顽强和毅力绝对是老外没法比的。
所以你要拿这部电影中个人英雄主义来忽悠我,我一看,那在我们国内都只是小儿科呀。我们国内随便一个跑外卖,送快递的小哥,要是在国外那都是能吃苦的典范,个人奋斗的model,这些在国外生活在社会底层,所谓吃苦耐劳,个人奋斗的精英拿到中国国内来,那都是渣渣,我可一点儿没夸张,要比起能吃苦耐劳来,谁敢跟中国人比。
所以这部《当幸福来敲门》,在豆瓣儿评分儿上居然排到24名,我觉得实在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就这就这,就这点儿苦,真是不公平啊!
在国内干的再辛苦,也不会有《幸福来敲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