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挂职来敲门,去或不去?
这个问题涉及很多实际情形,回答范围较大,很难一口断定去还是不去。在挂职大军中,有的人感觉“上了天堂”,有的人感觉“下了地狱”,有的人感觉“平平淡淡”。幸福感的来源是什么?无非就是付出和收获,孰多孰少的问题。对于公职人员而言,付出基本上就是工作量的大小,收获分经济方面和非经济方面,经济方面基本上就是培训、出差;非经济方面包括业务知识、工作能力、见识增加和领导赏识等。
(一)感觉“上了天堂”的同志
1.由党委组织部等党政部门统一组织、发挂职的红头文件。这种通过正规渠道过来的,自上而下层层把关推荐,真正是为了交流锻炼干部的,挂职经历写入档案,挂职有政策保障,对日后的升迁有帮助。
2.有些挂职岗位实质性强,偏向项目管理,专业性比较强,对于相关专业出身的同志,是非常好的锻炼机会。
3.有些挂职岗位对外联系多,经常出差、培训,非常有助于增加阅历,提升工作经验。
4.有些挂职岗位经常跟着领导跑,表现好的话有可能得到领导赏识,进而得到工作调动。
(二)感觉“下了地狱”的同志
1.那些不是党委组织部门发文,而是由双方单位领导事先协商好,简单发个函的挂职形式,就要慎重对待了。这种挂职不是层层筛选的,不是单位出于锻炼你的目的,往往是因为派出单位与接收单位之间有业务关系,接收单位太忙了,需要借人过来帮忙,政策保障不一定健全。
2.这些挂职岗位出差、培训的机会很少,基本上就是天天写材料。我有一个朋友就是如此,她是经过两个单位领导协商后挂的职,过来后就是五加二、白加黑地写材料。她有段时间很郁闷,想回去,但是单位领导不放人,还威胁说不做完会记录档案,影响到她前途。真是个巨坑!
3.挂职期间有可能失去原单位的评优和晋升机会。挂职干部离开原单位,其评优和晋升基本上就不作为考虑对象了。而如果是被抽调去打杂,又得不到接收单位的重视,没有归属感,久而久之就会郁闷、迷茫,甚至想辞职。
(三)冷静地看待挂职
基层公职人员挂职,是否能获得满意的结果,跟挂职岗位和工作内容密切相关。很多人把挂职看成一种机遇,想借挂职之机调去其他单位,虽然也有部分人成功调走了,但是大部分人挂职结束仍回到原单位。企图通过挂职调进挂职单位是很难的,它需要很多条件,比如:挂职单位有编制空缺,本人表现很优秀领导很认可。此外本人的编制性质也是限制条件之一,如:在机关单位之间调动,公务员编制科级就可以,事业编等其他编制需要处级以上。公务员法第七十条规定:国有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其他不参照本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可以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四级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层次的职级。
正规、基层、普通的挂职相差不大,挂任领导岗位才具有含金量,尤其是挂任实质岗位、领导岗位和强势部门,或者外挂到发达地区,对今后晋升、人脉拓展是十分有利的。
挂职的围城
不同部门、相同部门不同岗位,工作量差别是非常大的,甚至有闲的闲死,忙的忙死这种现象。小编身边有很多挂职的同事,有些人真的是五加二、白加黑,挂职单位不会给你发一分钱。
所以,当挂职机会来的时候,一定要多加考虑,多问些有经验的同事、前辈,慎重地做出影响自己前途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