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早上看完《流浪地球》,我以为中国电影工业终于挤进第一梯队。这才刚过去半个月,《阿丽塔:战斗天使》就彻底粉碎了我之前的看法。让卡梅隆扔下阿凡达2跑来中国宣传站台的作品,在特效上是世界电影工业天花板,剪辑十分流畅(楼下的小破球好好学学!!),高级的暴力之美,格斗动作设计炫目,没有花拳绣腿,过瘾!最重要的突破是好莱坞电影一部片子只能展现一两个哲学思考的局限,终于有了丰富的内涵。
一、“人”的定义。在人类自己的认知中,我们是地球的主人,食物链顶端,最高等的智慧生物。用义肢,没问题,大家都认可你还是一个人,比如“刀锋战士”。用人造血管、人造瓣膜,没问题,你依然是人。但,如果心脏是机械的呢?如果脚变成轮滑鞋、身子变成移动冰箱或者小货车了呢?还算是human吗?电影的设定是只要还有人类的大脑,哪怕大脑也被植入了芯片,只要有大脑就还有感情,那就有灵魂,就是一个人。心脏不能思考,只有大脑可以。人类目前区别于AI的最主要部分是感情,与周围的联系不是单纯的数据,不是0和1 的计算结果,是现代技术还无法弄清楚的复杂的大脑。(写到这里不得不提电影《her》,当OS有了感情,有了感知情绪的能力,人类就不再是地球上最高等的生物了,思想可以脱离人脑进行自我进化,新的物种终于可以摆脱肉体的束缚,实现人类一直以来追求的“永生”。我十分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二、原生人和机械改造人的共存。电影里的废铁城原生人和机械改造人共同生活在一起,但他们还是存在着隔阂。一方面是改造人的恐惧。雨果第一次拉起阿丽塔的机械手,轻声惊叹却让阿丽塔以为这是原生人对她的歧视;后来阿丽塔问依德医生,原生人会爱上改造人吗?初恋的热切无法消除作为改造人的自卑感,这是流淌着狂战士血液的阿丽塔的恐惧,亦是原生人类对改造人“人类”身份的质疑和歧视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原生人的恐惧。改造人通过机械部分的身体获得了更强大的能力和更少的痛楚,这让摔一跤都会疼得半天爬不起来的原生人有着本能的恐惧,电影里那些晚归的女人们战战兢兢,那些摆摊的小贩们惊恐躲避追杀阿丽塔的改造人都体现了只有肉身的原生人日渐成为废铁城少数裔的恐惧。这一伦理思考在当下最具有现实意义。
三、阶级固化后的统治。电影描述了一个完全固化了的阶级世界,天空中是干净整洁神秘的天堂“撒冷”,地面上是肮脏破败贫苦的废铁城。由于坠落之战已经过去了300年,出生在废铁城的人们从不知道上面的撒冷是什么样的,废铁城的人民已经对压迫习以为常,如奴隶一般为撒冷而劳作生产。撒冷维持对废铁城统治除了培植傀儡管理者,还有通过赏金猎人体制来把混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组织机械球大赛来供压迫者娱乐、宣泄,同类厮杀的暴力可以让被剥削者放弃对压迫者的抵抗,最终获胜者可以去撒冷生活这一奖赏,让奴隶们对奴隶主心生感恩,如同罗马时期的角斗场,喷溅的鲜血和飞扬的尘土刺激着人们的肾上腺素,对奴隶来说的生死对决,只不过是奴隶主日常的消遣罢了。况且,奖赏到底有没有兑现,奴隶们怎么知道。在阶级社会,可怕的不是被压迫、被统治、被奴役,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拥有和其他人一样的平等权利,不知道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狂战士阿丽塔的出现,不是为了在废铁城除恶扬善,而是电影结尾的那一幕,站在竞技场,在全体奴隶的面前高唱《国际歌》,唤醒全废铁城受苦的人,号召他们打破阶级统治,为平等和自由而战。
四、人人皆有执念。雨果和绮莲,一个从未去过撒冷,一个被撒冷流放,都对天空之城有着深深的执念。某一样抬眼可见的东西,从未得到和得到后失去哪个更可悲?哪个更让人放不下?电影给出的答案是:欲望敌不过爱。但我更喜欢的是电影在给出答案之后就立刻跳出了好莱坞的套路,雨果和绮莲放弃执念的那一刻也就意味着死亡,世间诸事不就是这样,最深的执念必定是终身的枷锁,除非死,不可解脱。
五、人人皆有恐惧。赏金猎人,这些以杀戮为生的人们,因其强大的能力平日里横行霸道,却也因其对力量的深刻感受,而在面对更强者时被恐惧支配丧失了所有的能力,还不如一条狗,多讽刺。在西方的世界里,只有超级英雄一个人是为“主义”而奋勇拼搏,其他的追随者大都是为了自己的某种利益,比如养着一群狗的赏金猎人(忘了名字),要不是他的小狗被格鲁卡(好像叫这名,记不准确了)拍碎了,他也还是袖手旁观。追随强者,欺凌弱者,整个废铁城只有阿丽塔一人为正义而战,反乌托邦的基本世界设定在第一部里完整呈现。而且女性救世主的设定我很喜欢,你们男人这些怂包赶紧滚远。
总之,顶级电影工业水准、有深度的世界设定、高级感暴力美学,《阿丽塔:战斗天使》五星好评。除了旁边坐着的两个男人SB式讨论严重影响观影体验,让我想起新概念二册第一课的课文“They were talking loudly. I got very angry.” 我当然不会畏惧比我更有力量的男性,在电影后半场的时候毫不客气发声。终于,安静地看完了后半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