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文化的特异现象4

中国文化的特异现象4

作者: 秋沼芰荷 | 来源:发表于2024-09-04 08:35 被阅读0次

西方文化倾向于朝前看,而中国文化倾向于朝后看。最典型的表现在东西方学者做学术的状态。西方文化是批判学术,就你所研究的问题,对前人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横挑鼻子竖挑眼,说这也不对,那也不对。然后另建立自己的理论模型,这是典型的批判学术。

中国文化反过来朝后看,都是翻故纸堆。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早已没有国学大师的原因。你如果现在见到国学大师,不外乎两种情况。

第一,你搞错了。第二,他是个骗子。

比如大家说季美林是国学大师,季美林本人都不敢承认。因为季羡林不是研究国学,他是研究东方外语一个小语种的专家,他研究什么? 吐火罗文。吐火罗是什么?远古时代阿富汗一个族的古文。

你只要见到国学大师,他一定是骗子。为什么? 因为国学的基本训练,建国以后,甚至民国以后,国人再都没有受过这种训练。做国学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呢? 全都是向后看,翻故纸堆。它有三项训练不可或缺。

第一,训诂。说简单一点,就像讲甲骨文,要把中国每一个方块字找见它不同时代的含义,以及不同时代的流变。如果不能对每一个中国文字找见它的古含义和流变进程,你就无法解读古代经典。解读古代书,用今天的中文来解读,基本上都是误读,这叫训诂。它在干什么?翻故纸堆。

第二,考据。“考据”不是考古学。考古学是近代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中国自古从来没有考古学,因为中国古人认为挖祖先的坟墓是一个最缺德的事情。因此中国古代只有盗墓贼,绝没有考古学。“考据”是一个学者对他所要研究的问题,他必须把前边的学问人所对这个问题的全部研究资料搜罗到位,这叫考据学。它在干什么? 朝后看,翻故纸堆。

第三,注疏。不仅要在考据上把相关资料全部找齐,还得把前人在书的留白处,对书中考据文献的注文都找到位,这叫“注”。所谓“疏”是后世文人对前面文人注文的注文,叫“疏”,这也得搜罗到位。所以,全在翻故纸堆。

这就是中国现在早就没有国学大师的原因,因为这种朝后看的学术训练方式,早已在我们的教育界消失。什么人倾向于朝前看? 年轻人一定总是朝前看。什么人倾向于朝后看?老年人。

中国文化,它是人类历史上最优质第一茬文明的完整保留,可是它的文化却在远古时代就已经老成化,而且僵化,这是非常奇怪的文化现象。

(编辑整理于王东岳《中西哲学启蒙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文化的特异现象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zgk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