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读《查令十字街84号》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读《查令十字街84号》

作者: 蹉跎笑我 | 来源:发表于2022-06-22 00:02 被阅读0次

    2022年的春天,在疫情的包围中,读完了《查令十字街84号》。

    这本书算不上世界名著,没有精妙的结构,没有曲折的剧情,也没有华丽的修辞,就是一部短短的书信集,但却深深地打动了我。

    事情缘起于一位住在纽约的穷作家海莲∙汉芙,写信向伦敦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求购书籍,书店经理弗兰克∙德尔做出回应,于是从1949年到1969年,二十年间约八十封的书信往来,造就了这样一段传奇。

    海莲是个性情中人,热情,幽默又有行动力,她热爱生活,热爱书籍,会催促书店的经理去为她找书,而书店经理弗兰克∙德尔是一位英国绅士,成熟稳重有修养,言出必践。

    海莲会抱怨书籍的质量:“这算是哪门子新约圣经啊!

    好心替我转告英国圣公会诸公,他们平白糟蹋了有史以来最优美的文章。是哪个家伙出馊主意把通俗拉丁文圣经整成这副德行?他们都活该下十八层地狱,你记着我的话准没错。”

    她有自己的阅读品位:“春意渐浓,我想读点情诗。别给我寄济慈或雪莱!我要那款款深情而不是口沫横飞的。”

    她真心爱书:“不是我爱唠叨,弗兰克∙德尔!看到书店竟忍心把这么美的古书五马分尸,拿内页充当包装纸、填箱料,我真是觉得世道中落、万劫不复了。”

    她会“颐指气使”地指挥书店:“大懒虫:依我看若要等到你寄书来,我都不晓得要超度几回了……你们成天都没事干吗?是不是都窝在店里头看书?何不起身做点生意呢?”

    轻松幽默地表达一下就拉近了距离,她真是个有趣可爱的人,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是因为可爱而美丽。

    书店经理弗兰克∙德尔的信件让一位有修养的绅士跃然纸面:“我本人实在并不像您长久以为的那样木讷又严峻。只是我写给你的信都必须存放一份副本作为业务存档,所以我认为行礼如仪似乎比较妥当……

    我实在不知该如何回报您对我们的不断付出。我所能做到的,只是当您确定访问英国时,橡原巷37号将会有一个房间,可供您无限期地住宿。”

    本来只是买卖书籍的交往,但海莲的行为使双方打破了商业的界限。二战后的英国,国力衰退,物品短缺,普通人生活困难,古道热肠的海莲直接给书店邮去了六磅重的火腿,为伦敦冰冷的冬夜平添了温暖,她不时给书店众人寄去鸡蛋、丝袜等生活物资,书店众人也回赠她精美的手工刺绣桌布,双方的情谊在来往中步步加深。

    这是这本书首先打动我的地方,海莲的热情打破了人际交往中的壁垒。她热爱英国文学,热爱生活,关心朋友,虽然自己也不宽裕,却为素昧平生的店员们雪中送炭,寄送物资,从心底迸发的热情感染了每一个人。现实的生活中,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人,但将善良付诸行动就困难多了,比如汶川地震,国人虽然感同身受,自发去帮助的行动能有多少呢?有太多理由可以袖手旁观了,忙、没时间、自己还困难呢……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才是古训。

    而在海莲和弗兰克之间,有共同的品位,有精神上的默契,虽然双方并没有言语的逾越,那种情感在交流中总归超越了书缘,更像精神上的爱侣。海莲在信中说起她与编辑的交流,是牛头不对马嘴,“唉,这下子你该明白了吧,弗兰基(弗兰克的昵称),这个世界上了解我的人只剩下你一个了。”而弗兰克从开始拘谨地称呼她为“敬爱的汉芙小姐”,到1952年改称呼为“亲爱的海莲”,此后便一直如此。1968年10月,弗兰克写给海莲的最后一封信,或许冥冥中知道死神已经逼近,落款居然写了“想念你的弗兰克”。

    两个月后,弗兰克因病亡故。

    弗兰克的夫人在给海莲的信中说:“不瞒您说,我过去一直对您心存妒忌,因为弗兰克生前如此爱读您的来信,而你们俩似乎有许多共通点。”

    幸好,弗兰克写出来了他的想念。

    造化弄人,在弗兰克生前,海莲∙汉芙一直没能踏足英伦,他们从来不曾相见,这些书信陪伴着海莲老去,她终生未嫁。在海莲给到英国度假的朋友的信中,最后一句写道:“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关于海莲和弗兰克之间的感情到底是爱情还是友情?我不想去猜测,当事人心中所思所想,已经“莺儿燕子俱黄土”,深埋地下,谁人可知?再说,友情、知己、爱情或许程度有别,但有一条明确的分界线吗?二十年的书信来往,莫逆于心,总归会沉淀为人世间最深沉的情感,可终究是没能见面,情深缘浅,无可奈何。

    据说,人的一生平均会遇见82635人,会打招呼的是19778人,会和3619人熟悉,会和275人亲近,但最终,绝大多数都会消失在人海。

    所以要珍惜啊!人世间的所有相见,都是久别重逢。有时会想到徐志摩的那首《偶然》: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米尔格兰姆提出:地球上任意的两个人之间建立联系,最多只需要六个人,称为“六度空间理论”,也称“小地球”理论。在读完书后的几天,我给一些朋友(约50名我认为应该是爱看书的)发去消息,希望通过朋友的联系得到一张现在查令十字街84号的照片。

    结果如下:从四个渠道最后得到了照片,拍摄者都是亲自去到查令十字街84号拍照的,看到这些照片,仿佛置身于书店中,触碰到了爱书的灵魂,在此表示感谢。有趣的是四条途径都是四个链条,都是中国人。此外,还有朋友发来英国的风景照片,谷歌地图的俯瞰图和网上搜到的书店照片,在此一并感谢。

    如果你没搭理我这个神经病的举动,又恰巧看见此文,也别在意,毕竟这件事浪费资源,没有什么实质收益,大多数的朋友置之不理也是理所当然的,其实我心里知道,多数人是因为本性中的羞怯和教养,不愿意去麻烦人。

    最快的一条渠道是“我——朋友——朋友——女儿”,在当天夜里12点便拍到了照片(英国比中国慢7个小时)。

    另有“我——朋友——爱人——表妹”

    “我——朋友——亲戚——朋友”

    “我——女儿——同学——恋人”

    1977年,书店因主事者陆续亡故而歇业,之后店面多次易主,曾经是唱片店、咖啡馆……,如今被麦当劳所占据,店门口镶嵌的铜盘则还在,镌刻着:“查令十字街84号,因海莲∙汉芙的书而举世闻名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原址”,它提醒着我们此地曾经发生的故事——有人来过,有人活过,有人爱过。

    读书笔记和随后的行动报告就此告一段落。还有两段简短的书评,是在看完书与朋友讨论时朋友所发,她们的文采胜过我太多,不忍沧海遗珠,就一并发出来这些温暖的文字。

    友W的读书感想:

    “一天读完一本书。刚在扉页上写下:书中没有爱情,但有爱。远隔万水千山的温暖相知,由书为缘,贯穿历史。那个物质匮乏年代,人们生活简单,却更懂珍惜。云中锦书谁寄?20年,一个俏皮幽默,一个谦谦君子,终是要见未见。我们都曾相信不会失去,但一转身便只能怀念。斯人已逝,终是时间辜负了我们。未辜负的,只有心爱的书,温婉或绅士般默默守在身边。爱,永远在。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这样的情谊往来是有超越现实的意义的,在精神上超越了生活真实,没有鸡毛蒜皮,一种灵魂之上的情谊,故而薄薄一册小书,能打动万千读者。”

    友Q的读书感想:

    “当书店主人以及其他职员一开始邀请海莲去英国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去成,当她后来再去的时候书店主人已经去世,而且此时的英国已经不是海莲心中所想的英国,物是人非,那些曾经书信中来往的熟人无法深情相拥,想必海莲心中是遗憾和失落的,读来也是令人难过的。这本书打动人心的不是写作技巧有多妙,作品的文学性有多好,而是被书中这份留有遗憾的美好情感所打动,而他们的遗憾也成为读者的一种心结和情怀。

    有书评把海莲与书店主人这种跨国的书信来往说成是爱情,我不认同这种说法,觉得如果被赋予爱情这一标签反倒亵渎了他们之间情感,我觉得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人与人之间的纯洁的温情。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渴望爱与被爱,这个温情脉脉的故事恰好触动了你我柔软敏感的内心。也让我反思,生命稍纵即逝,不要吝啬分享心中的爱,做一个温暖别人也不要拒绝别人温暖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读《查令十字街84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zle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