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好过教育」教师资格证小学冲刺必背简答51题

「好过教育」教师资格证小学冲刺必背简答51题

作者: aaacde4995ed | 来源:发表于2018-02-28 14:58 被阅读67次
    默认标题_官方公众号首图_2018.02.28.jpg
    1. 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2.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1.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2.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3.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1.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象征性(6)宗教性

    3.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4.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6.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制约作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7.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8.教育目的的层次

    (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国家的教育目的是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指定其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3)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1. 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10.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2)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3)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11.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12.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1)课程设置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培养目标和修业年限来确定学校开展哪些学科和课程。这是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

    (2)学科顺序是根据修业年限,学科内容,各科之间的衔接,学生的发展水平,接受能力等因素而确定学科开设的顺序。

    (3)课时分配规定各门学科的教学时数包括学科在一学年里的授课时数,每周的授课时数和各年级的周学时等。

    (4)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是指学年阶段的划分,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学校在假期和节日的规定等。

    13.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1)前言,包括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等。

    (2)课程目标,这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3)课程内容,是具体的知识内容要点。

    (4)实施建议,包括教材编写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1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关注每一位学生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15.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16.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1.学生是完整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17.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

    (2)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3)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18.教师观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具体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19.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20.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专业理念。教师专业理念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遵守的一套行为规范和为实现美好生活而提升自我的内在品格和德性。教师的专业理念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和专业道德三个方面的内容。

    (2)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四方面的内容。

    (3)专业能力。教师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语言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创新能力。

    21.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22.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

    (2)查阅文献与阅读文献

    (3)提出研究假设

    (4)制定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

    (5)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6)作出结论

    (7)撰写成文

    23.感觉的特性

    (1)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视觉的适应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2)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3)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感觉后象。

    (4)感觉的相互补偿。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补偿。

    (5)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

    24.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客观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

    (2)知觉的理解性。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觉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过程。

    (3)知觉的整体性。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一个整体的一个过程。

    (4)知觉的恒常性。恒常性是指人的知觉映像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特性的过程。

    25.注意的分类

    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1)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2)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3)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由有意注意转化而来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注意。

    添加WX公号“weishipx”,回复“简书简答51”即可获取更多教师资格证笔试干货资料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过教育」教师资格证小学冲刺必背简答51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znb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