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我认识的一个学弟A,因为学生会纳新需要面试新生,而忙得焦头烂额。
大二本来课就很满,他自己也有许多杂七杂八的事情,还要抽出大段时间去面试学弟学妹,整个人连轴转了好多天。
最后因为一件小事整个人心态崩溃。
他发的面试短信很多新生没有回复收到。
“这些新生怎么不懂反馈啊?真的令人窒息。”
我在安慰他的同时,有一丝很奇妙的既视感。
因为以前的他和我,都像现在的新生一样,根本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回复收到,也不知道学长学姐要求回复收到,其实是为了我们好。
要求回复收到,在大学的学生会里非常常见,但很多人并不理解它存在的意义。
除了面试短信,学长学姐在群里发布一些工作通知也会要求回复收到。
之前带我的学长对“回复收到”这件事有特别的执念,哪怕是两周一次的例会通知,他也会在群里要求每一个人回复收到。
没有回复的人他会再单独艾特一下TA,直到确定他是否出勤为止。
在催deadline的时候也是如此,他对我和其他部员的要求就是哪怕已经做不完了,也一定要给反馈。
当时的我对这种要求有着隐隐的不满。有一次室友吐槽起这件事情,我积蓄了很久的不满才找到了倾诉的出口。
不满会让人无法理性地思考。我和他急于想要找到理由攻击这种要求,于是就把这种回复收到的要求和学生会的官僚作风划了等号。
现在想想,当时的我可以说是天真到愚蠢了。
有些事情,是在我到了一定的高度后,才理解的。比如,要求回复收到,其实是在要求有效反馈。
回复收到这件事就像一个微小的瑕疵,并不能让我忽略自己对学生会这个团体本身的留恋。
我最终选择留下来成为部长,并暗暗决定要改变这个“官僚主义作风”的要求。
可当我自己开始发布通知、布置工作给学弟学妹的时候,我发现我必须要求他们回复收到。
通知例会的时候,我需要他们用这种形式反馈确切的出勤人数,如果人数过少,我需要调整时间。
布置工作的时候,回复收到,就是在向我反馈分工没有问题,这样我就可以不用再担心分工出现毛病。
甚至在催deadline的时候,我也需要他们反馈工作进度,看看是否需要我找人帮忙,以免进度拖后太多。
每一个部门建立的初衷其实就是人多力量大。提高效率,最大化这份力量,是每一个部门必须要做的事情。
而只有每一个人都做到及时回复收到,及时给予其他人有效反馈,这个部门才能有调整,才能有效率。
对有效反馈的重视,不局限于学生会,在职场上也一样。
我实习的时候,第一次见到带我的前辈生气,就是因为另一位实习生没有及时在群里回她消息。
在前辈反复催促之后,这个实习生也只回了一个“1”,然后前辈就直接走到他位置旁边,约他去喝茶了。
后来前辈跟我讲,她之所以如此生气,以至于要约这个实习生喝茶,根本原因是他回复了一个“1”,没有及时回复其实是次要原因。
这个“1”,完全就是形式的回复,不包含任何有价值的信息,根本就是无效的反馈。前辈没办法根据这个“1”进行任何的调整。
非常敷衍,也非常没有礼貌。
在职场,人人都默认必须要及时回复;这种情况下,职场更重视反馈的有效程度。
提高职场反馈的有效程度,养成及时回复的良好习惯,有很多小技巧。
(1)及时清理未读消息,置顶工作群,保证不会错过工作群内的未读消息;
(2)每次在回复收到之外,可以汇报一下自己的工作进度和问题,方便其他人进行调整,而不是机械地回复收到;
(3)每次回复尽量做到有礼貌,语气不要太过随意。
不论是学生会的部门,还是成年人的职场,我们都处在一个团队之中。
每个团队都需要磨合,在磨合的过程中难免出现问题。按要求回复收到,快速给予有效反馈,能够帮助团队及时发现问题。
回复收到,是团队磨合的第一步。
所以说啊,那些要求我们回复收到的学长学姐,真的不是官僚主义作怪,他们只是希望整个团队能够更好地运作,也是真诚地为了我们未来的职场生涯着想。
毕竟没有他们,可能我们真的没有机会养成回复收到的重要习惯。
不做无聊的大学生!我们痴迷成长,崇尚思考,热爱挑战。我们在大学sowhat等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