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焦虑,背后都是死亡恐惧。
>> 羞耻感是对自我的否认、攻击和破坏,也可以说是一种不配得感,就是一个人觉得“我真差,我实在是太无力、太无助、太弱小了”。
>> 其实那不过是一条发展“工具性自我”的路,因过于追求他人认同,于是当自己不够好、不够有用时,就会觉得自己差劲极了,羞耻感油然而生
(思考:工具性的自我,这个词很有意思。我常常也会有这种感觉,别人对我好的时候,我希望自己能够回报别人否则就会觉得自己没用,对别人的付出感到愧疚。)
>> 靠知识养孩子”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没有真正理解自己,也没有理解我们的孩子,对于儿童的成长,可能只知道表面的相关知识,却没有理解这些知识深层的内在逻辑。
>> 昂也提出:“爱的模式存在于妈妈和婴儿的关系中,他们都能通过容纳和被容纳的体验共同成长。”
>> 如果父母的内在空间被自己的负面情绪填满了,被自己的需要及过往的创伤占据了,就没有办法理解和养育孩子。只有当我们情绪平静,愿意尝试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要,良好的养育才会发生
(思考:原来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本身太调皮太不听话。而是父母自己没有做好准备,把心占满了就会难以容纳孩子。)
>> 做父母,并不是养育孩子过程的单方面付出,而是我们的一个新的人生阶段、新的成长机会
>> 母亲需要属于自己的空间去感受她的自我价值和存在的意义,这样她才不会因单纯感受到自己是生养孩子的工具而变得迷茫和脆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