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人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这首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当是在这种心情下吟出的。
环境启迪,灵感生发,风水相遭,兴会飙举。于是词人在下阕进发出使人思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写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人生长恨水长东”,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于人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徉。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人未始不可以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焕发青春的光彩。谁说青春不能回复呢?你看门前的流水不是也能向西奔流吗。
(此文转载,略有删减,原作者:刘乃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