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渔夫,平时外出打鱼,累了的时候就在沙滩上摆一张吊床晒太阳。他打得多少鱼就吃多少,日子过得不慌不忙,悠然自得。一天,一个哲学教授从那里经过,问他:“你怎么在这里晒太阳,不出去多打一点鱼呢?”渔夫反问:“打这么多鱼干什么啊?”教授说:“打多一点鱼就可以赚多一点钱啊?”“然后呢?”“然后等你赚了足够多的钱就可以买一艘鱼船啊!”“然后呢?”“然后你可以赚更多的钱买更大的鱼船啊!”渔夫问,“然后呢?”教授想了想,回答道:“然后你就可以什么也不用干,在这里悠闲地晒太阳啊!”渔夫反问:“那你想想,我现在不是在这里晒太阳吗?”
这也反映了现代一部分人的思想现状。前几天在家乡和一同学聚会聊天。老同学十六岁开始山南海北的闯荡,搞工程接项目,也挣了不少钱,有房有车家里也算殷实。他家养有两个孩子,对于他来说应该属于不愁吃不愁穿之列。言谈中我劝他现在可以享受一下了,他摇摇头叹口气说现在不行啊,得等到孩子们成家立业,六十多自己再退休。
我心中为之一振,为什么非要到六十多岁才能享受一下呢?这是谁规定的吗?假如真到了六十多岁他真的去享受真的会享受吗?
这让我想起另外一个例子。一位哥们说他的朋友,白手起家,最后赚了几千万。哥们说几千万够花了,不用那么拼命了吧?可那人怎么说:不行啊,我身边都是上亿家产的,在别人面前我就是个穷光蛋。于是乎继续努力,继续挣钱,等挣了一个亿时,那哥们给那朋友说这下可以了吧?可以歇歇了吧?他那朋友愁眉不展的说:“更不行啦,我周边都是几亿资产的主,我还得继续挣钱,不然怎样和他们在一起玩?”
这好像一条永无止境的路,没有尽头。盲目的追求更多的钱,没有停下来问自己的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只是盲目的追寻更多、更多、更多……焦点放在钱上,身上背着千金重担,无法享受快乐,更无法享受生活。忘记了挣钱的初衷,忘记了生活的本质,成了钱的奴隶,想想这样会快乐吗?
“余尝寓居惠州嘉祜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我们应学苏轼之洒脱,在通往目标的过程中,有什么不能歇得的呢?在通往生命终点的过程中,我们有什么不能享受一下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