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三伏天就要到啦!今年三伏时间表:
初伏:2019年7月12日(农历六月初十)——2019年7月21日(农历六月十九)
中伏:2019年7月22日(农历六月二十)——2019年8月10日(农历七月初十)
末伏:2019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十一)——2019年8月20日(农历七月二十)
什么是“三伏灸”?
艾灸在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本等方面效果显著,可以很好地处理各种虚、寒症。
而三伏天为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人体腠理疏松,气血畅通,不仅药性易于深达脏腑,而且体内凝寒之气也处于易解的状态。此时进行艾灸,调病、预防都事半功倍!
这种在三伏天进行艾灸养生治病的方法就叫“三伏灸”。
三伏天做艾灸的好处
1、排湿寒的效果是平时的5倍
三伏是一年中阳气最足的时候,也是身体排除寒湿伏邪最好的时机,此时来做艾灸可达到三阳相加,即同时利用“天之阳、地之阳(艾灸)、人之阳”三重合力,固本扶正,祛除一切寒湿。
2、预防伏邪潜藏
三伏天阳气聚集在体表,五脏空虚,阴邪伏在体内,没有办法顺畅地排除体外,伏邪容易潜藏在我们的心肺、脾胃、关节,腰臀,到冬季就会出现不适反应。所以我们在三伏天做艾灸就可温养五脏,保持体内阳气,以防此类现象发生。
3、疏通经络,保持身心愉悦
三伏天人体会感觉闷热不适,甚至会中暑、晕厥,这是因为人体的经络和穴位被堵住了,通过艾灸把经络穴位打开,疏散这些邪气,人自己就会感到轻松、舒适,从而保持心情愉悦。
4、有效祛病愈病
三伏天艾灸祛病愈病快速,是根除一切疾病根源的时机。在阳气最旺的夏季艾灸,与艾火的纯阳,双重阳气作用于人体病灶,祛除寒湿,打通经络。
这些病适合冬病夏调
呼吸疾病:虚人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胃肠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等;
妇科疾病:宫寒、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等寒症;
儿科疾病:遗尿、厌食等(虚寒性);
疼痛疾病: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颈腰椎病、软组织劳损等;
其他疾病:畏寒肢冷等。
5、延年益寿
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扶阳保命延寿之法,艾灼第一。”真元乃元气、阳气,所以,元气是生命之本,是健康之本,长寿之本,福德之本。
三伏灸”为什么有这么多好处?
“冬病夏调”是传统中医一直崇尚的疗法,因为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经络气血流注也最旺盛的季节,此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
但是,很多人体质本来就有些阳气不足,夏天再痛饮祛暑的饮料,比如冰镇啤酒、凉茶雪碧、冰淇淋等,然后整日在空调房间里工作,那真是老寒未去,又添新寒。
由于寒气是会沉积的,所以如果不在夏日去除积郁的寒气,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再来的时候,就又会内外夹击加重或引发病症了。
而艾为纯阳之物,艾叶以火灸之,其“纯阳之性,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透诸经而除百病”的药性(出自《本草纲目》,李时珍)。艾灸在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本等方面一直效果显著,更是各种虚、寒症状必备的处理方法黄氏艾生堂所用艾条,均为本人亲自上山采集的野生艾叶,存放三年运用传统古法手工制作,幼儿及年老体弱者均可放心使用。
三伏天是一年中在气温最高、人体阳气最旺盛、气血最畅通的日子,此时施以“三伏灸”,可将两重阳气作用于体内渗入经络,通过经络的气血直达病所,最大限度地以热治寒、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寒逐湿、鼓舞阳气等,不仅最容易将冬病连根拔除、亚健康调理也是事半功倍!
不过要提醒朋友们的是虽然三伏灸的疗效比平时更快,但是切记“三伏灸”是个连续巩固的过程,保证频次对疗效至关重要。尤其是打算用三伏灸来冬病夏治的朋友更要保证频次。 很多人学习艾灸的初衷是替家人治病,我也听到了很多孝顺的感人故事,触动很深。同时,也有一些人跟我抱怨说,家人老思想,不相信艾灸,因为有烟,不同意艾灸,艾烟是具有消毒杀菌作用的,只要屋内浓度不高是有益无害的,很多妇婴医院消毒方式都是点燃艾条到处走。
“三伏灸”尤其是对儿童及幼儿增加抵抗力,生长发育,防病治病有非常好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