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逍的“年老德薄”我想金庸主要是为了更接近历史真实,朱元璋确实后来当上了皇帝。按照明教的体制一位教主两位光明左右使和四位护教法王,在前任教主阳顶天暴亡后他留下的遗命来看是让金毛狮王谢逊来暂代教主之位的。这说明在阳顶天的心中杨逍是不适合当教主的,但是杨逍却对明教有深厚的感情。明教之所以四分五裂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可以让大家都信服的领袖,从这一点来说杨逍却实德薄。
可是这个人对于明教的忠心却是可鉴日月的,当别人都有了以后为了明教的事而尽力奔波的。到后来张无忌归位成为了新的教主,杨逍也是一心一意辅佐教主。但是实干家毕竟对付不了阴谋诡计,朱元璋用计谋逼走了张无忌。张无忌不忍看着兄弟们之间互相残杀,杨逍有何尝愿意呢。我看杨逍与其说是德薄还不如说是一位适合做二把手的位置,在二把手的位置上怎样都是好的。可偏偏又要将他推向一把手的位置,明教就没有料到形式发展如此迅捷等明白过来朱元璋早以羽翼丰满尾大不掉。在这种革命即将成功人人都拼命攫取胜利果实的时候,再将杨逍推向前台再说杨逍“德薄”似乎稍嫌过分。想想如日中天的张无忌都无可奈何,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苛求杨逍。
武侠的没落或者悲哀也由此体现,任你武功盖世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显得无力。权力的游戏有些人就是玩不起的,依我看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尔虞我诈蝇营狗苟的事谁愿意干谁干去,在特定的时间完成特定的使命。即便是年富力强广布恩德也于事无补,“逍遥二仙”之一的杨逍过他逍遥的日子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