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Jonathan M.Padilla
编译 | 张问
编辑 | 杨舒芳
在3月份的时候,20个国家的央行和财务部长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坐了下来,开了今年的G20会议。会议话题十分广泛,从国际贸易聊到全球基础设施投资,其中就包括了加密货币的监管。
区块链技术越来越普遍,加密货币这个市场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当然,各国政府也开始注意这个行业了。
从那个时候,G20开始研究到底怎么降低这个市场的风险,并且还不能监管过严,以至于扼杀了技术的创新性。不少人都在担心,政府要是开始插手,会影响行业的进步,但其实,监管才是最好的一条路,能够让区块链更快让企业和投资者接受。
不过,今年G20还没有结束,11月份还有一部分会要继续开。已知的是,不管G20最终如何决定,都一定会对行业产生影响,而且有可能会奠定一个长期的基调。
正如英国央行行长兼G20金融稳定委员会主席MarkCarney说的,区块链是有可能提高金融系统和经济的效率和包容性的,不过,这需要大量的工作。
G20最初成立是在1997年,亚洲债务危机之后。从那时起,这个各国央行和财政部长成立的论坛就成为了各国元首解决棘手问题的地方。
在经济大萧条之后,G20成立了金融稳定委员会FSB,以防止金融的不稳定,应对后续的反应。FSB自从成立以来,一直用“巴塞尔协议”的框架来监管各国银行。
对于全球性的监管来说,G20和FSB的合作真是天作之合。比如逃税、洗钱等问题,已经不再有国界的限制,这种全球性的监管,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不同的国家对于加密货币都有不同的监管策略。要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全球监管,可能要几年的时间,
不过,一些关键点现在就要开始注意了。
首先,一个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如何定义加密货币。有些国家已经开始干这个事了。瑞士和以色列都已经把加密货币分成了三类:支付类货币、获取经济价值的货币、证券类货币。
虽然各个分类之间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清晰,不过,这种定义方式确实可以让监管更加方便些。
另一个重点是,现在监管需要的信息还不是很全面,所以,英国的监管部门FSA就做了个沙盒,让金融科技行业更加灵活,发展潜力也更大。
加密货币交易所也受到了监管,像是日本,就要求交易所必须有许可证。随着加密货币的市值增加,客户验证系统(KYC)和反洗钱法则(AML)也需要被越来越重视。
虽然监管开始发力,但是并不意味着区块链项目或者加密货币项目马上要死了。相反,监管可以降低风险,让投资者更加放心,让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
G20这种全球性的监管框架,可能正是现在这个行业最需要的。可以将区块链的潜力,真正彻底释放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