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下午,我93岁的外公去世了,而得到消息的那一刻,我感到深深的愧疚。
上一次去看外公,是6月初,外公就是因为这次摔了致命的一跤,断了腿,而93岁的高龄已经无法通过手术来治愈,那一刻看到外公,躺在病床上,双手被套在袋子里,难以动弹,只能躺在床上,等待死亡降临。而作为后辈的我们,却无能为力。
在这半年间,我心中有过数次想要再去看他的想法,但最终都只是停留在想法上,没有行动。最终,噩耗传来。讽刺的是,在噩耗传来的那一刻,我却是在肆无忌惮的玩着,心中自然愧疚万分,毕竟93岁高龄,在最后的时间里,我有时间玩耍,却没有去好好陪伴他,看望他。
我为自己找了无数借口,即便是去了,也无能为力,甚至是帮倒忙,但借口终究是借口,哪怕外公心理有一丝的安慰,也是好的。
来到外公的灵堂前,都感觉是那么的虚幻,直到最后遗体告别时,亲眼看到外公的脸,才有了那么一些真实的感觉。
很长一段时间,我脑海中都浮现着回忆中外公的样子,小时候外公给我买糖吃,买不到就找冰糖给我吃;第一次教我认字,就是“中国”两个字;外婆去世后,没有厨艺的外公硬是给我们做出一桌过年饭,尽管不太好吃;上中学的时候,外公隔三差五就从他的菜地里提一大包菜到我家门口,回家看到门口的菜,就知道一定是外公来过了;我上大学的时候,外公还给我买过一件衣服,可能是印象中的我还是小孩子,衣服小到我不能穿;后来外公皈依信佛,加入了一个神秘组织,有段时间整天神神叨叨的跟我们说要看那本书,要注意附近有灾难发生,竟然神预测准了汶川大地震。
告别时,这一幕幕在脑中闪过。人这一生,活成什么样子,决定了后人们回忆你时的片段,这闪过的一幕幕,就是人一生的缩影,或辉煌,或平凡,终将化作尘土。
人,活这一生,究竟能留下什么?财富,能保后代一时,但终会有散尽的一天;故事,平凡的故事谁都有,只有惊天动地的事情才会被人传颂;后代,谁都有后代,但有怎样的后代,是很大的不同;精神,特殊的给人力量的精神,是后人的财富。
思来想去,不凡的人,给予后代精神财富的人,这样的墓志铭才应该是我所追求和向往的。而想要活得不凡,想要予人思想精神上的力量,必定要对事物的洞见更入木三分。或持续研读大师思想,或与高人交流碰撞,或日三省身,或持续坚持践行有价值的事情。总之,现在状态的持续并不能让我的墓志铭成为我想要的样子。人生已去三分之一,尽管如此,自己仍需从小事开始做起,数十年聚沙成塔,才能收获想要的人生终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