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
——有感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之一
文/张爱敏
读完第十六章《道别与新生》,置身于蛤蟆与朋友们欢乐的聚会与未来的规划,我沉浸在无比的轻松与喜悦中。
主人公蛤蟆先生开始不知道自己怎么了,经过朋友们的帮助和苍鹭的十次咨询,终于从不愿面对、觉得丢脸,甚至恐惧中走出来。究其原因就是他在苍鹭的引导下了解到自己成长中原生家庭的羁绊、童年的亏欠以及成年后愤怒的背后的故事,都源于自己对自己的认知与觉察,源于不会好好的爱自己,不相信自己。走近蛤蟆的人生,仿佛回眸自己曾经的遭遇,自从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取得心理咨询师证书,担任心理咨询教师,我越来越坚信:心理咨询,助人助己。不管曾经遭遇什么,有多么不堪、失败,都要学会好好爱自己,都要坚信自己有能力变得更好。而帮助自己走出困境的,只有自己。
01能改变的,只能是自己
蛤蟆先生生“病”了。
他不想出门,也不想收拾家务,变得邋遢而脆弱:我可现在整个人都不太好!可以前蛤蟆先生一向都是大家伙的开心果啊!
朋友们轮番上阵,安慰与鼓励,批评与呵斥,任何规劝都无济于事,蛤蟆依先生然沦陷在自己的情绪里。这让朋友们焦虑而担忧。于是一致决定送蛤蟆先生去接受心理咨询。
蛤蟆先生不置可否,被动地接受了这一切。他也想改变现在的自己,但却不知道如何做,他多么期待有人告诉他该怎么做?可作为心理咨询师的苍鹭医生却没有施以如此指导。
面对苍鹭医生,他所有的委屈与不快汹涌而奔放,肆意宣泄与释放。蛤蟆先生不就是现实世界中的我们吗?面对生活中的鄙夷与嘲弄,我们自认为看淡了,放手了,不在乎,其实只不过是选择了忍受,学会了隐藏,收起了锋芒。当我们用“没关系”“我没事”来掩饰,当我们以转移注意力来压抑不甘与落寞,当我们以委曲求全感动了自己,却依然改变不了现状的悲哀。我们沮丧,我们渴望改变自己,但却找不到方法;我们抑郁,我们迫切希望有人能拉一把,或是告诉我们,路在何方,但却忘记了,原来路就在我们脚下……
在苍鹭地引领下,蛤蟆先生以主动地 参与者的身份与之建立关系,真正感受到“我很重要”的被尊重感以及担当与责任。特别是当蛤蟆先生征询苍鹭医生自己是否能好起来时,苍鹭医生说:“蛤蟆先生,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我无法保证事情一定会变好,但我可以承诺的是,我会对你倾注我全身心的关注,我也希望你对咨询是全心投入……但归根结底,这一切取决于你。”
是的!能改变的,只能是自己,一切都取决于自己。
02联结情绪,毕生修行
第二次心理咨询,苍鹭医生问问蛤蟆“你感觉怎么样”的时候,蛤蟆下意识地说“我很好”。看到这句话,我眼前出现很多相似的画面:每一次心理咨询培训,当培训师问你们感觉快乐吗?大多数培训者总会下意识地回答“我很快乐”,却很少真正的关注自己的感受与情绪。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就是如此。我们往往对“是非曲直”无比看重,却从不看重“喜怒哀乐”。含蓄而内敛,才是最让人喜欢的。特别是在大众场合表露悲伤、愤怒这样不可控的情绪,是很不体面、很惹人烦的一件事。于是,即便是对自己最亲近的人,我们也很少真诚地表露心声。
如何引导蛤蟆认识自己的内心,苍鹭医生采用了“情绪温度计”,即假设我们有一个温度计,用来测量你现在的感受。温度计有10个刻度,最低为1,代表你感觉非常糟糕,可能还有自杀的想法。中间是5,代表你感觉还不算太糟。最高为10,表示你非常愉悦。
但蛤蟆先生感觉自己心情糟糕极了,就给自己打了1-2分。其实,从第二次咨询我们也发现,蛤蟆先生一直都不敢正视自己的内心想法,一直都在逃避,以至于他在气急败坏中结束了访谈。
但后来,随着咨询次数的增多,他给自己的打分也逐渐提高。
情绪是流动的,喜怒哀乐惧都是人之常情,没有好坏之分,但我们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从小开始学习与自己对话,善于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倾听自己的心声,并真正接纳自己的感受。
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好好联结,是一个人毕生的修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