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明史
《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

作者: 比峰 | 来源:发表于2024-01-11 21:58 被阅读0次
    《明朝那些事儿》、《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三案始末》、《从开国斗到亡国》、《明代的宦官和宫廷》封面

    有明一代,自洪武元年至崇祯十七年,共历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有六年,是国祚绵延最长的朝代之一。

    明代是中国古代帝王集权之大成者。废除宰相,行跪拜礼,设立厂卫,大施廷杖,百姓服籍,林林总总,可谓“以一身为天地神人之主”。朱元璋起义的时候,打的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宣传口号。然而,他只做到了前者,至于“恢复中华”,实在不知所指者何也。明之前,有蒙元对汉人的隔离与监控;明之后,是满清对汉人的歧视与压迫。居中的明朝,不仅未恢复传统的中华文明,反倒继承了元代的集权制度,并为后来的清朝奠定了统治基础,成了名副其实的承上启下者。

    明代是汉人统治下的最后一个王朝。明朝的灭亡,倒下的不仅是一个朝代,而是整个汉文明的沦丧之殇。此说法不乏武断,但从后来的“反清复明”运动来看,至少在当时的汉人眼里,清代明兴无异于亡国灭种。汉奸一词,兴起于明末清初,可窥一斑。

    明代是内斗最盛的王朝,没有之一。其范围之广,酷烈之甚,实乃史所罕见。内廷与外廷,大臣与宦官,大臣与大臣,宦官与宦官,朝野与在野,本着“做尽做绝”的内斗精神,没有人能在这张网中善终,生动诠释了“人即江湖”的客观规律。到了中后期,更是将“党同伐异”演绎到了极致。阉党、齐党、楚党、浙党、东林党,党派林立,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在没有是非对错的内斗中,权力是唯一可靠的盟友,国颠民破而不顾,舟覆人亡而不悟。即使想找个负责的人,一时竟不知何人可咎。

    明代皇帝的个性鲜明,历代无出其右者。太祖与成祖自不必说,典型的双面人格,雄才大略、勤勉不怠自不必说,其狷狡、猜狠、虚伪、恶毒也堪称一绝。建文的好儒,仁宗的宽厚,宣宗的诗才,英宗的悲悯,代宗的坚刻,宪宗的坚忍,孝宗的孝情,武宗的率性,世宗的精明,穆宗的任能,神宗的任情,光宗的识人,熹宗的巧工,思宗的勤俭,这是他们个性的弧光,但这并不足以让他们成为好皇帝。任用宦官,贪财好色,耽酒尚气,怠慢政务,任察寡恩,求仙问道,滥杀无辜,这是他们身上的负面标签,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沾上几条。国家在他们的领导下,一步步走到无药可救的地步。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阉患最烈的朝代。虽有郑和这样的正面典型,但也只是昙花一现的个案,不足以代表太监群体的素质。身为皇室家奴,宦官每日里与皇帝厮混狎腻;为讨主子欢心,宦官习于曲意逢迎,导人为恶;加之又是不全之人,不会对皇权构成威胁,因此深得皇帝的信任与倚畀。大奸似忠,大伪似真,用在他们身上再适合不过。打着皇家的旗号,他们为所欲为,无恶不作。残害忠良是分内之事,贪赃枉法乃应有之义,内至九卿科道,外至藩王抚按,谁都得敬其三分。如大珰中的极品,王振、刘谨、魏忠贤之流,活脱脱一个二皇帝,气焰之嚣张,举止之跋扈,简直匪夷所思。然而,明朝宦官的权势也极其脆弱,一个口谕便足以置之死地,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毕竟,宦官的权力来自皇帝,一旦失去了皇帝的支持,他们什么也不是。

    明代的士大夫在历史上也是极具特色的。在他们当中,有铁骨铮铮者,如方孝孺、杨继盛、郭正域、杨涟;有能征善守者,如于谦、胡宗宪、孙承宗;有博学多才者,如解缙、杨慎、徐渭;有敢于任事者,如夏言、徐阶、张居正。当然,投机钻营者也不乏其人,如徐有贞、张璁、严嵩、崔呈秀。到天启一朝,在魏忠贤的扰乱下,更是出了“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这样的败类。有趣的是,出自真心也好,搏取令名也罢,明代还是有不少敢于犯颜直谏的官员的,如杨慎、海瑞、雒于仁。然而到了清朝,似这般骨鲠之臣实属聊聊。历史的转捩处往往耐人寻味,有心的人总能从静水流深处发现一些端倪。

    明代的流民之患不可谓不深。所谓流民,其源头是饥饿的农民。在人们的印象里,农民是善良、淳朴、顺从的。然而,这只是事实的一半。在绵密的专制统治下,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遭遇了太多的暴政、贪婪和不公。因为缺乏正常的博弈渠道,他们应对不公的唯一态度就是忍耐。然而,人性都是有两面性的,极端的忍耐必然带来极端的暴力,且这暴力充满了非理性。顺从的越久,仇恨和邪恶被压制的则越深。在饥饿和死亡的催发下,一旦挣脱了脚下的镣铐,野蛮的报复便会倾巢而出,最善良的人成了最凶恶的一群。他们不是张献忠之流,恰恰是那些前脚还在田间地头冲你微笑,后脚就成了拎起屠刀嗜血的农夫。史料有载:

    “剖孕妇,注婴儿于槊。”

    “裸妇数千,詈于城下,愧沮者磔之。”

    “有缚人夫与父,淫其妻女,然后杀之者。有驱人父,淫其女,而后杀之者。有裸孕妇共卜其腹中男女,剖验以为戏者。有以大锅沸油,掷婴儿于内,观其跳号以为乐者。有缚人于地,刳其腹实以米豆饲群羊,取人血和米煮粥以饲驴马。所掠子女百千,临行不能多带,尽杀而去,暴酷亘古未有。”

    流民的起义谈不上革命,只是历史车轮的不断滚碾。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人类对暴力的想象从未飞出同一片天空,惨绝人寰的悲剧无论中外,概是史不绝书。对此,我们应该保持足够的敬畏、恐惧和反思。文明的门槛高吗?高,高到没有上限;低吗?低,低得只有底线。然而,低的往往比高的更难,因为它要对抗的是亘古未变的人性。

    有关明史的著述浩如烟海,我只是从中挑出了五本(《明朝那些事儿》、《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三案始末》、《从开国斗到亡国》、《明代的宦官和宫廷》),可谓吉光片羽。然而,它们对我的触动却如疾风闪电般震撼,以至于竟不知从何说起。还是借用《从开国斗到亡国》中的一段话结束这段胡诹吧。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在这块曾经风云际会、战火弥漫的大地上,我们每个人就像是痴迷的寻宝人在历史的瓦砾中寻寻觅觅,翻翻拣拣。在往事的蛛丝马迹中让久远的回响在心灵中震荡,在天地间复苏。对于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历史的价值就在于,它让我们从中读出人性的幽暗与光辉,读出现实问题之所在,引领我们走出一个时代的迷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朝那些事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zxt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