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默里(John Murray)是英国的一家出版商,在19世纪因为出版过许多重要的作家作品而闻名,其中包括简·奥斯汀、阿瑟·柯南·道尔、拜伦、歌德、查尔斯·莱尔、赫尔曼·梅尔维尔、爱德华·温普尔、托马斯·马尔萨斯、大卫·李嘉图,以及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拜伦勋爵在旧书店里淘到一本小册子《一个绅士出版商的摘录簿》(A Gentleman Publisher's Commonplace Book),是根据约翰·默里公司第二代当家人的手账整理出来的格言警句隽语录。
默里二世成功地提升了出版商在英国的地位和影响力,可以说是个真正为其出版世家打下江山的人物。他位于伦敦梅菲尔区的家成了当时的文学圈的中心,许多英国作家都是他的座上宾,常常被请到家中喝下午茶,形成了彼时赫赫有名的 "四点钟朋友圈"。当年最火爆的一次出版事件是关于拜伦勋爵的——1812年3月10日,默里二世出版了拜伦的第二本书《小哈罗德的朝圣之旅》,五天内销售一空,从而使得“拜伦 一觉醒来成了名人,而默里一觉醒来成了绅士”(Byron woke up to find himself famous and his publisher, John Murray, woke up a gentleman)。他与拜伦勋爵后来也成了密友。默里二世的手账里就经常记录一些他在这些聚会里听到的言简意赅幽默风趣的只言片语。
今天翻了翻这本小册子里的“谚语”,发现其中好几条都被标注为“中国谚语”,不禁好奇心大起,想猜一猜它们到底是不是货真价实的“中国”谚语。
You cannot stop the birds of sorrow from flying over your head but you can prevent them from building nests in your beard.
你不能阻止悲伤之鸟从你头上飞过,但你可以防止它们在你的胡子上筑巢。
呃?一定是我孤陋寡闻,好像从没听说过啊?经过一番查证,在网上发现一句类似的话,仍旧将其归为中国谚语,不过把胡子替换成了头发:
这话的意思是说,每个人都会时不时地感到悲伤,但你可以想法子克服这种悲伤,以免让悲伤永驻。如果硬要在中文中找一个类似的约定俗成的表述,应该是什么呢?伤心总是难免的,你必须学会放手?听起来倒像是一句鸡汤。
If you want to be happy for a day, get drunk. If you want to be happy for a week, get married. If you want to be happy for life, become a gardener.
如果你想快乐一天,就去喝酒。如果你想快乐一个星期,就去结婚。如果你想快乐一辈子,就去做个园丁。
这句话怎么看也不像是一句缘自中国的谚语。难道是把“今朝有酒今朝醉”、“春宵一刻值千金”、“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很拧巴地掺和到了一起?不过,归隐的确是古代文人永不厌倦的话题。
I thought myself badly off because I had no boots, until I went out and met a man who had no legs.
我因为没靴子觉得自己很惨,直到我碰到一个没有腿的人。
这句话应该是“当你抱怨没有鞋的时候,还有人没有脚”的原型。19世纪的出版商默里说这是中国谚语,而21世纪的中国网民说这句话来自澳大利亚励志演讲家尼克·胡哲。到底来自哪里不得而知,但大概率原产地不是中国。
Every bleat loses a mouthful.
每一声咩咩叫,都会少吃一口草。
这句话的意思是废话太多会让人错失良机,牛津词典里说是16世纪以来就被记载使用的谚语,法语意大利语词典里也收录过。这哪里是什么中国谚语,一定是以讹传讹搞错了。
It's better to do a kind deed on your own doorstep than to travel 1,000 miles to burn incense.
在自己家门口做善事,比走1000英里去烧香要好。
总算看到一句正经的,可以找到原型的中文谚语——“烧香拜佛不如积德行善”。
To hear is to forget, to read is to learn, to do is to know.
只听就会忘记,只读就会学习,做了才会知道。
非常工整的一句话,细究起来,它的出处竟然是荀子《儒效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古文翻译成英文,英文再翻译回现代汉语,意思上已经有了出入。追本溯源,还是荀子的原文韵味更足。
It's good to know the truth and speak it, but it is better to talk of palm trees.
知道真相并说出真相固然好,但最好还是谈论棕榈树吧。
棕榈树?实在想不出中文里哪些谚语提到了棕榈树。我非常怀疑这是“顾左右而言他”的变奏曲。
The couple who go to bed only to save candles may end up with twins.
为节省蜡烛而上床的夫妇可能最后会生一对双胞胎。
它表述的意思是省小钱(为省蜡烛而早上床)有可能导致日后更费钱(因为要多养两个孩子)。在中文里表达这个意思最简单的成语就是“因小失大”了,但是远没有英文原句形象。
The fool looks in the mirror, the wise man sees himself in the faces of his friends.
愚者照镜自知,智者在朋友的脸上看到自己。
我很怀疑这句话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以讹传讹版。中文原版可要比英文版寓意深厚得多。
Do not remove a fly from your friend's head with a hatchet.
不要用斧头驱赶你朋友头上的苍蝇。
什么意思?杀鸡焉用牛刀?显然不是。谚语的英文意思是批评朋友的时候不要简单粗暴,要春风化雨。尽管在网上查到的资料都说这是一句源于中文的谚语,我却完全想不出对应的中文表述会是什么。
忽然想起另一句英语短语“Chinese whispers”(中式耳语)。这是一个流行的儿童传话游戏:第一个人对第二个人悄悄说一句话,然后第二个人将自己听到的这句话悄悄说给第三个人,以此类推。到最后一个人时,最初要传的那句话会变得面目全非。在文化演化研究方面,中式耳语也被称为传播链实验。其实,把这个短语翻译成“以讹传讹”倒也很恰当。
Whisper by AnnMarieBone翻译有时候真就是个以讹传讹、将错就错的过程,特别是在通讯不发达的前互联网时代。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如此密切,连潜心钻研者都很难轻松地把一种文化在另一种语言中精准表达,更何况是在下午茶聚会里的道听途说。不过,仅就英文原文来看,这些所谓的“中国谚语”却也不失隽永,是上好的语言游戏,对学习英语表达大有裨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