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读书
“好作品”去哪儿了?

“好作品”去哪儿了?

作者: 双泉古里_何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7-06-16 13:08 被阅读0次

越来越听到一种声音:这个时代为啥好作品好作家不多见?我想,说到底,也许是人们对于痛苦的感知越来越少了,就像集体患上无痛症一般。因为最灿烂的文学都是经历了痛苦炼化的,不管是现实中的打击,还是心灵精神的折磨。前者诸如曹雪芹之于《红楼梦》,后者诸如卡夫卡之于《变形记 》、《审判》、《饥饿艺术家》等。文学和治世向来是矛盾的。乱世是文学最好的土壤,治世对于文学而言则不然。看中国文学的几个顶峰,皆在乱世。先秦文学,文学的第一个顶峰。魏晋文学,文学的第二个顶峰。到了后世都是单一文学类型的兴盛,就谈不上什么顶峰了。但这又未必是坏事,治世必然如此,人们安居乐道,哪有痛苦可以转换为文学啊。你幸福的日子,你会想写东西吗?比如恋爱的时候,文字最多的时候,也是饱受相思折磨的时候,总的来说肯定要在某方面受了苦楚才能想用文字去发泄。要么是除非快乐到不得不抒怀,就像李白一样。

治世太平,人们过于关注小我。自己能生存得不错就想不到要去为别人奔走疾呼了。也许你去看看吃苦的人,也能成为厉害的小说家。严歌苓让自己保持作品高产的一个技巧就是每年都去找那些痛苦生存的人。

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的观点,国家不幸诗家幸。清朝是中国治世的顶峰时期,盛极而衰的,清朝没什么好的文学作品,就诗词来说,拿得出手的纳兰性德,比起宋明词人,那简直是天上人间。唯一只得一部《红楼梦》,文学中顶峰中的顶峰。所以你看清朝这种治世文学都在做什么?做考据。所以清朝是考据学的顶峰。考据学是做什么的?研究前人的文学的,因为自己已经出不来文学了。但是民国时候又不然了,因为民国又是乱世了。所以民国的文学很有力量,很有锋芒,但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家国生死的,是大义大爱大恨的。

这和吃东西简直是一样道理,你富贵的时候,天天鱼翅海参,不会觉得如何,可窘困的时候,简直是喝完粥都是人间美味。治世就是人富贵的时候,闲暇时间都巴不得的拿来享乐,各种现象的快乐麻痹着自己,精神上的无痛症蔓延全身,对周遭一切都很缺乏感知。这种情况就像一个喝醉酒的人,你让他写什么?做什么?他可以做什么?

最后,我想,不管是乱世还是治世,人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只要心善,正直,做好自己,心怀家国,至少就不会有“烂作品”。

——木槿先生 6.16

相关文章

  • “好作品”去哪儿了?

    越来越听到一种声音:这个时代为啥好作品好作家不多见?我想,说到底,也许是人们对于痛苦的感知越来越少了,就像集体患上...

  • 去哪儿了

    今天同事找我应个急接万把块钱,可是我却没钱借给她,她的随口一句你的钱都去哪了?我也好好反思了一下我的钱呢?这几年来...

  • 去哪儿了

    因事冷落了简书十来天,回来循例翻阅友友的文章,结果有好几个都停留在了我上次点赞的文章上。再细辨,发现有的账号都快蒙...

  • 说好的效率去哪儿了

    早上看了一个公众大号的文章,对作者的“神技”很是吃惊,作者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完成一篇1000多字的文章,练就了一身写...

  • 以前的我去哪儿了?去哪儿了?

    《前任3》中孟云和林佳明明心中都有对方就为了争口气,都不肯先开口,错过了最佳挽回时期,最终缘分耗尽,只能分手!悲哀...

  • 说好的以后 你去哪儿了

    以后我们一起做饭, 以后我们一起去旅行, 以后我会好好对你, 以后我们一起步入婚姻的殿堂。 从前,满怀憧憬; 从前...

  • 班级日常

    人人都有写出烂作品的自由,更有写出烂作品的责任。不烂,哪儿来的好? ...

  • 文化去哪儿了

    有多少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有多少事多少人在岁月长河中慢慢流逝,有多少不能忘的忘记从此陌路...

  • 妈妈去哪儿了

    早几天我给老妈说最近要下趟西安,看她去不去检查呼吸系统的病,她忙忙地说不去了,你姐刚给我了一些药,都是很贵的药...

  • 你去哪儿了

    你去哪儿了 作者娄春青(滨州康和) 你去哪儿了 一天看不你的信息 我的世界里 就飘满了落叶 翻开每一片飘零的叶子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作品”去哪儿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aapqxtx.html